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质量网课 ——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三)

16.11.2022  19:48

编者按:坚守育人初心,共担战疫使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教学队伍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学校党委“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早决策、重谋划,早部署、重实施,早培训、重效果,早运行、重保障,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高智慧协同,通过全心“备战”、用心“实战”、精心“应战”、暖心“助战”,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为选树典型,展示网络教学成效和风采,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编“2022年本科网络教学优秀风采集”,希望进一步引领我校网络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本期推出张伟青、李红光、陈红如、张自豪四位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2022 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三)

编号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伟青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普通话语音

李红光

新闻与传播学院

3

高等数学B(一)

陈红如

理学院

4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张自豪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张伟青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河南工业大学优秀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负责人。


教学感悟: 思政课教学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关注社会现实,回应学生关切,用爱心和智慧助力青春蝶变。

本学期承担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感悟真理力量,增强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疫情期间,适应网络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学习通平台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及智慧教学工具、QQ师生交流群和腾讯会议在线直播保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质量完成。

1. 课程内容设计。 遵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规律,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以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阐释为主线,以把马克思主义的行向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转化内化为重点,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七大专题二十个教学模块。疫情期间,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疫情防控引导等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精心设计问题链开展专题化教学。


图1 结合时事热点和同学关切设计教学问题链

2. 教学过程设计。 以学生获得感提升为核心,设计了问题链引领、学生多渠道参与的“三环九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到素质养成,实现真懂会用、真信笃行的教学目标。


图2 “三环九步”混合教学过程设计

以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领线上自主学习和课堂翻转步步深入,课前通过线上资源学习、经典诵读打卡、案例收集和疑难梳理达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初阶目标;课中通过检测练习、案例研讨、主题演讲,互评互鉴、剖析引导达成理论深化、能力训练的中阶目标;课后通过思维导图绘制、社会观察研讨、自我评价总结达成素质信仰内化的高阶目标。

3. 考核评价设计。 建立了双主体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知识技能考核与情感素质培养相统一,用持续的肯定性评价增强学生获得感,激发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


图3 双主体全过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特色与创新:

1. 理念新。 以学生获得感提升为目标,原理课采用的全过程多渠道的课堂参与混合教学模式和双主体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新理念。

2. 内容新。 专题教学问题链设计既突出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又聚集社会热点,回应学生关切的焦点问题,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

3. 路径新。 探索推行的“三环九步”教学法,2021年被教育部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为原理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新路径。

4. 成果新。 富有特色的多阶教学活动,极大挖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收获了微电影、微课堂、现场剧、经典诵读展示作品等全新的学习成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


李红光, 副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系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主要从事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领域的教学,曾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河南工业大学师德标兵、感动工大提名等荣誉及奖项,其中《普通话语音》是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网络播音主持》是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


教学感悟: 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忘初心,牢记忠诚。

本学期承担课程: 普通话语音》《网络播音主持

课程设计: 受疫情影响《普通话语音》《网络播音主持》两门课程课堂教学本学期由线上线下混合和线下转为线上的方式进行。

1. 课程内容设计 与时俱进 在课前通过布置知识点和生活化案例结合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思考,在课堂中集中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完成教学目标前提下,挖掘和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结合学习通布置每天的练声作业,采取课上解决问题课下实践巩固结合方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能力提升和转化,实现“生活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语言的生活化”。

每天练声和练习素材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热点,为党和人民培养优秀新闻工作者,树立和巩固党的喉舌意识和忠诚品质,为人民发声,为人民立言。

2. 教学过程设计 紧密衔接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学习通线上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线下学生实践内容。这三部分内容不同时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普通话语音的教学过程。

学习通线上原创教学内容为学生课前完成内容,由理论讲解和知识练习任务点以及课后拓展练习材料构成;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钉钉或腾讯会议直播进行,主要针对线上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弥补不足;线下学生实践,主要是由每日练声作业提交完成,并根据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练声作业进行针对性调节,增加学生对知识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控。

3. 考核评价设计 贯穿始终 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课程特点,知识点的考核贯穿课程始终。除了练声、口试和理论测试,每一章知识点在学习通有对应的测试任务点。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逐一过关的形式进行随堂考核。每天的练声作业不仅要提交,还要进行复盘,总结反思,实现了课前课后学习有任务,课上课下学习全覆盖。

全阶段的考核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专业自我管理更为紧凑,知识和能力培养在考核实践中获得稳步提升。

特色与创新:

1.对传统观念课程系统进行了特色调整,改变了声韵调的传统顺序。把凸显共性问题突出的声调放在了第一位,个性问题的声韵母问题调整到后面。

2.形成独特的课程教学理念“生活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语言的生活化”。让学生形成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借助肢体语言的指引实现抽象语言具体化,设定了量化标准,形成专业规范意识,以小见大,在学习生活中形成规矩和规范意识。

4.结合疫情形势和学情的变化,在练声作业中,持续发布正能量和积极的元素在专业实践中调动学生情绪,对学生疫情情绪舒缓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红如 ,博士,理学院副教授,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和河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计算方法A》的负责人。主持河南工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项目。


教学感悟: 幸福与辛苦共存,收获与遗憾同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如此,教学亦如此;保持热心、爱心、耐心、恒心、真心、初心就好!

本学期承担课程: 高等数学B(一)》《数学应用与实践(二)

课程设计: 本学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高等数学课程由原计划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为线上混合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模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高阶能力培养两部分。课前通过学习通,完成阅读教材、预习课件、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课前测试等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课中通过线上直播进行知识点梳理、课堂提问、抢答、点评及随堂测试等课堂活动重构知识结构;课后总结,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促进深度学习,巩固知识结构,完成高阶能力的培养。

2. 教学过程设计。 借助学习通、QQ群和腾讯会议多个平台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闭环。课前利用平台中各种资源线上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自测、思考预留问题,记录疑问。课中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重难点讲解,并组织课堂签到、提问、抢答、选人、测试、展示、点评等多种课堂活动,确保师生互动良好。课后学习通发布作业、拓展任务等;QQ群提供作业辅导,解答疑惑,优秀作业展示等。


图1 闭环式教学过程

3. 考核评价设计。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任务点完成情况、课堂活动参与度、章节测验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环节,注重过程性、阶段性考核。


图2 过程性评价内容及权重

特色与创新:

1. 具有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线个性化自主学习,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进行阶段性奖励,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数据及时调整、及时提醒、适度表扬,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平时成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 教学过程注重课程思政育人。 采用作业互评、优秀作业展示、典型作业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树立规则意识等。不定期展示综合成绩Top榜和课程积分Top榜等,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张自豪 ,博士,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大数据治理职业(中、高级)培训师。主要讲授《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课。


本学期承担课程: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课程设计: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高阶课程。本课程将全面介绍基于神经网络的基本理念、构建思路和训练模式,以及由此构建的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结构、核心方法和关键应用等知识。本学期 疫情期间 ,由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切换为“线上直播+网络资源+线上翻转课堂”的全线上授课模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为课程改革方向和目标,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措施,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头脑风暴等具体方式,加强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图1 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多元教学方法图

2. 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所讲章节的知识、能力目标,课前督促学生预习进行学情分析;课中进行系统讲授、类比、讨论,结合中国文化、学科交叉、前沿动态进行知识的教授;课后完成习题和测试。最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参加人工智能相关竞赛。


图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设计过程图

3. 教学评价设计。 (1)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本课程的特征,通过签到、课前预习与测试、课堂讨论与提问、课堂练习、线上学习平台课程、测试成绩等进行考核;引入学生互评,增强学生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参与度;教师采用及时性和积极性的评价反馈,实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持续改进。(2)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改进措施,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激励与鞭策并施。周末对本周平时表现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3)增加实践及竞赛参与情况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线上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加百度、讯飞等组织的各种人工智能相关比赛,并在教学评价中予以体现,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特色与创新:

1. 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课程特色实施教学设计,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

2. 教学活动多样化。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线上翻转课堂,分小组进行任务讨论,并在线上课堂开展理论讲解、代码分析、心得体会的分享。

3. 回归教育初心。 传授学业知识的同时,尽力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关注日常生活规律、鼓励学生思考学科关联、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以心理学、传统文化、前沿学科等为代表的多学科之间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