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百家博物馆,郑州建得咋样了?

20.04.2020  07:11

郑州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康翔宇

2019年5月,《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提出了“三年内谋划建设各类博物馆100家以上”的目标。如今已过去近一年,建设目标落实得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作为此目标中重要一环的民营博物馆建设,又有哪些难点呢?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了采访。

各项工程正有序进行

三年行动方案》颁布之前,郑州市开放的各类博物馆数量为25家,但目前郑州市作为千万人口级的城市,博物馆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偏低,博物馆数量、规模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整体上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匹配。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4月19日从相关工作人员处得到信息,《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鉴于过去几个月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因素,目前整体项目仍处在初期阶段”。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的河南博物院新院、中原考古博物院、黄河文明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郑州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郑州文物数据博物馆、郑州樱桃沟早期人类起源遗址博物馆、北伐战争纪念馆、南水北调博物馆、郑州城隍庙民俗博物馆、郑州文庙国学博物馆等一批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国有博物馆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郑州首个博物馆聚落——高新·双湖博物馆聚落,也正加紧建设。“在这个博物馆聚落里,将有陶瓷博物馆、古代建筑文化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等10家专题类博物馆组成,计划于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内建设完成。”该名工作人员说,“像从去年5月最先开工的陶瓷博物馆,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目前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时去重点县区巡查工程进度,实时汇总、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中牟县绿博片区的中原文化博物馆小镇建设、惠济区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博物馆聚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苑陵故城博物馆聚落都是工作的重点,其中会涉及到规划、土地、资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同单位相互配合,所以需要一定周期”。

是机遇还是包袱?民间藏家对开办博物馆意见不一

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民营博物馆占据了这100家博物馆半数的份额。但记者在采访了多位民间藏家后发现,虽然对于民营博物馆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但藏友们对于《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并不统一。

在银行系统工作的郑州市民郑福堂是一名资深藏友,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从事着金融相关的收藏,开办一个银行博物馆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在得知郑州市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后,郑福堂表示,自己多年的夙愿有望实现。“按照这个方案里面的规定,行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建设行业博物馆,各区也能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建设特色博物馆,这一点正好可以跟我的情况结合起来。”现在看到政府大力扶持非国有博物馆,他对自己的信心也更足了一些。

但是,也有一部分藏友对于开办博物馆持保守态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友表示,博物馆运营是一个长期过程,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一直也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虽说政府一直在加大扶持的力度,但如何与藏友的需求有效结合,才是关键。“虽然最近几年民营博物馆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实各家的运营状况都不乐观。一些做得好的民营博物馆背后都有馆主个人的产业支持,但大部分的藏友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这位藏友指出,扶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要想维持运营,非国有博物馆还得立足于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造血”才行。“国家的扶持只是鼓励性质,也需要一个过程,若完全依赖扶持,肯定不可取,也更不现实。”“另外,还有一些藏友不愿意开办博物馆的根本原因,确实是有一些私心,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家底都露出来。”这名藏友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