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十大“三农”新闻
1、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发展新理念
2月22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1号)》正式发布,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省委“一号文件”,文件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对“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描绘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奋发进取的干劲和信心,努力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2、汪洋来河南考察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4月15日至16日来河南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我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经验做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3、粮食生产战胜自然灾害再获丰收
我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利影响,持续加大投入,科学统筹调度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89.32亿斤,连续11年超千亿斤,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小麦总产量为693.2亿斤,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全年粮食产量仍然保持在高位运行,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4、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
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完善了“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督察问责,切实打好“转、扶、搬、保、救”组合拳,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胜券在握,兰考、滑县有望率先脱贫摘帽。
5、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
《河南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鼓励各地积极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加快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滑县、永城等8个县(市)成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已种植优质小麦30万亩,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围绕种植、收储、加工、产业发展、政府服务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6、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12月20日,我省首批宅基地A类复垦券拍卖会举行,6148.59亩宅基地以每亩30万元的“封顶价”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18.4亿元,成为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我省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办证工作进展顺利,80%的承包地已确权到户。临颍县开展的“土地银行”融资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43亿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初显,激活了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7、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强力推进
我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10月10日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每年培育20万人,到2020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超过100万人,打造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8、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
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为目标,以促进农村产业间的交叉重构和融合渗透为核心,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达207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67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达21个,新增网店近两万家,交易额超过275亿元。我省走上了特色明显、产出高效、产品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9、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我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小麦粉、饼干、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3410家,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8万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国前列,正在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转变。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省做了《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做大做强“餐桌经济”》典型发言。
10、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1.3万公里,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30万平方米,建设174个各类县乡级医院,全省1083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条件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