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万物百业兴 ——开封巧做“水”文章·经济篇
改造后的鼓楼商业街魅力四射。李俊生 摄
满庭芳·开封经济
苏轼铜琶,柳七残月,邀来装饰家园。地平湖阔,茫茫皆人烟。桨动商家自乐,石桥上,旅客声喧。凭栏久,北方水城,正泛九州船。
年年谋崛起,采撷古萃,取法西贤,荟“三D”琪树,服务当前。还借观光便道,壮工业,集聚争先。来天看,明霞抹翠,轻轨过船舷。(吕志雄)
亲水近水的开封人,更痴迷研究水,琢磨水,盘活水,点化水,锲而不舍地将水文章做得气势如虹。
“开封过去兴盛于水,一度衰落于水,如今崛起复兴同样离不开水。”开封市方志学家沙旭升对这里的历史了然于胸,“水是解读千年古都兴衰的一把钥匙”。
水之灵:妙手运筹文商旅
初冬的龙亭湖,游人如织,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菊香,水面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不绝如缕。
开封人爱说,风华绰约的宋词是汴河清波里飞出的精灵。“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开封没有资源大市那么丰厚的底子,但“地上水密布,地下城摞城,深厚的文化资源就是金山银山”。
“开封经济水平尚无法与发达地区平起平坐,但打造‘北方水城’的靓丽品牌,已毫无疑问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过去,开封戴着文化旅游名城的帽子,却是铁塔“一根棍”、龙亭“三间房”的窘境,文化产业布局散、规模小、链条短,“白天在开封看庙,晚上到郑州睡觉”,游客留不住,大钱挣不到。
到开封玩,70后的印象是铁塔、龙亭、大相国寺“老三篇”,80后爱逛的是翰园、开封府、清明上河园“新三篇”,90后纷纷点赞的是最潮的“一河两街三秀”。水城的绮丽风光、老街的古色古香与霓虹灯下的酒吧相得益彰,让人“看一眼忘不掉”、“待一段不愿走”、“走了还想再来”。
具有无穷可塑性的水,启迪了开封人的思路。“文商旅模式”是开封市近3年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提出的新概念,即旅游和文化融合催生经济效益、文化在旅游转型提升中找到突破口、商业在文化旅游驱动中实现繁荣,通过三者联动让开封的历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借水破题,以水为媒,开封依托水而不拘泥于水,弘扬水文化,盘活水资源,激荡水经济,以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成功推出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文商旅一体发展之路,带动了开封的文化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
水之秀:一水活城焕生机
开封市委宣传部调研员高树田说,开封的水,已演绎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跃因子”。烟笼湖水月笼沙,御河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欸乃一声,一艘满载游客的画舫,洒下点点银光碎玉,回望远处满目苍翠的包公祠,宛若碧波湖中一青螺。画舫在亭台楼榭间徐徐前进,桨声灯影中,一代词宗“李清照”款款走来,浅吟低唱“云中谁寄锦书来”,引得游人驻船争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盛景在曲水流觞、烟柳画桥的大宋风情里苏醒了、复活了。
参加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詹玛丽赞叹不已,开封让我们经历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梦幻之旅。“御河夜游将开封的夜经济点得更美更亮,人气非常旺,到周末更是一票难求。”宋都水系公司总经理谢东伟说。
推开七盛角阳光纳里客栈,小桥流水,充满风情。前台接待赵莹莹说,这家来自丽江的客栈6月份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爆,“APEC期间,上面一层住满了来自北京的游客”。由建业集团依托御河打造的这一“黄金水街”,是开封市首批建成的“文商旅”项目,自开街来,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负责项目招商的张新涛说:“带朋友来七盛角逛逛已成古城百姓待客的新民俗。”
难以置信的是,“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棚户区,有的居民一家四口就挤在十多平方米的平房里,再用帘子隔开。过道只能推辆自行车进去。”曾经在此居住30多年的市民李涛边比划边说。
开封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以老城区改造为抓手,将一片片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变成了一道宜游宜居宜商的城市风景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批喜人的文化项目呈“井喷”之势:
2013年2月,古老的书店街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成为集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2013年5月,贯穿开封古城两大湖泊的御河正式通航;
2013年10月,鼓楼复建竣工,我国最早的鼓楼重新“站”了起来,鼓楼特色商业街开街;
2013年10月,大型室内歌舞剧《千回大宋》亮相“开封人的待客厅”小宋城,再现东京梦华;
2014年10月,新落成的珠玑巷客家源文化广场开园迎宾……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宋城特色、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体验式产业链越拉越出彩。
“今年开封的游客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休闲游、深度游正成为开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韩满库对未来充满信心:“就像蒸开封小笼包一样,要将开封大宋文化打造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品牌。”
美丽的汴绣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随着东京梦华半亩园、双龙巷民俗文化街区、银基文化产业园、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大批新文化项目的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亲切温润的新开封,从《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从《东京梦华录》的剪影里优雅走来……
水之利:文化经济比翼飞
开封变了,城区变“大”了,发展变“快”了,环境变“靓”了,品位变“高”了,人气变“旺”了,变得多姿多彩,韵味无穷,让人想不到、看不完、品不够。
开封的美景,让参加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的市长们陶醉了,处处留下他们高喊“oncemore(再来一次)”合影留念的身影。
看到开封古城的繁华盛景,86岁高龄的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一慰乡愁,他高兴地说:“开封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千年繁华传为佳话。而今重新找回那段历史,在新时期得以传承,让人钦佩!”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开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总经理王纪山颇为感慨:“只有让文化转换成项目产业,资源才能成为资本财富。”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随着一幢幢新厂房破土动工、一个个新项目开工建设,产业拉动下的开封新区日新月异,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经济竞争的实质是创新竞争”,昔日舟楫相连的运粮河畔,北大资源城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董事长余丽说:“开封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城市的时尚与新潮。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更有信心建设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城区。”
经济成为文化发展的支撑力,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和经济强市比翼齐飞,让开封的文化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的优势、竞争的实力、发展的后劲。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开封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发展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河南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10个月,开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2位。开封发改委副主任张大喜说:“以往到省里开会,不敢往前坐,发言嗓门放不大。过去看开封指标从后往前查,现在是从前往后查。”
登上即将开通运营的郑开城铁宋城路站台,站在碧波荡漾的开封新区西湖畔,一次次眺望远处的老城区,大有“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之感。一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古都如同迷人的双面绣,恰似一幅精彩绝伦的《清明上河图》,磁石般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记者 李兵 童浩麟 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