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流湖湖底居然藏着一座千年古桥,上面还有个神秘古寨
西流湖公园现在是郑州最大的公园了,但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儿还有一座古寨和一座千年小桥。
西流湖公园访古寨
没见古寨先见“小京水”
说起西流湖,郑州人都不陌生,它是上世纪70年代,利用西郊贾鲁河旧河道,引黄河解决市民饮水问题而建成的“大水缸”。
百度“保吉寨”,有学者认为,它是郑州市目前唯一基本保留中原土寨风貌的村落。
我多次去过如今已成市区公园的西流湖,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保吉寨呢?
人总是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感到好奇。
等不到周末。第二天秋阳和暖,天气好得让人坐不住,在单位食堂午罢餐,趁工间休息,沿郑上路来至西流湖公园。
手机导航提示我已到目的地,放眼望去,秋水碧蓝,湖滨落叶铺展,几只野鸭在水面游弋,蒹葭苍苍处,不时传出几声清脆鸟鸣。
正午时分,游人稀少。想要问路也难找到人。
于是顺水上木栈桥一直向南,看见一处亭子下,两位妇人在休息。
我问她们往保吉寨怎么走,其中一个指了指南边。
亭中立着的一通崭新的碑刻。碑是六面形,正南面碑铭为“郑州市小京水桥碑亭”。
小京水三个字,引起了我的疑惑和注意。
京水,是郑州北郊黄河岸边一个村庄名字,早些年我和同事催收贷款,去过那里。距离这里有二三十公里。这里的小京水,和它又是什么关系?
浏览碑文,竟扫见一串颇具历史年代感的人名地名,郑桓公、项羽刘邦、吴佩孚、慈禧光绪、李自成、贾鲁河、古驿道等。
亭子立柱上刻有“千里石桥卧听京水奔东海,万古高岗俯看官道通豫陕”对联,不由人更加浮想联翩。
直觉告诉我,除了保吉寨,这里应该还有一座,更有故事的桥。小京水桥。
因下午要赶回单位上班,我没时间仔细读碑,拿出手机,将碑上六面所刻文字一一拍照后,继续南行,寻找保吉寨。
寻到古寨不容易
只剩残垣断壁
顺着西流湖畔走,来到一处被野草杂树覆盖的高岗前。
登上高岗,见一中年女子,正在石头垒成的佛龛前,叠金箔银箔。
我问这里可是保吉寨,她指着前面说:“这是白龙王庙,上去才是保吉寨。”
顺土路走上去,看见两段土城墙,中间一座小门,进到门里,满眼废墟,寨里的房屋已被拆除。
瓦砾堆被黑色塑料防尘网膜覆盖着,看上去像旷野中烧焦了的荒草地。一只黄色土狗,颠颠地从身边跑过。
小心翼翼走过那些残砖碎瓦,躲开混凝土中裸露出的钢筋铁丝,再绕过三两处还没完全拆掉的别墅,终于看见一孔高大寨门,屹立在不远处。
原来我走的是寨子后边的小路。
建成于1859年的寨门,朝向正南,高逾9米,青砖砌就,中间拱门高3米多,上刻“保吉寨”,两扇木门,近10厘米厚,门上包裹的铁皮,已锈蚀不堪,破碎斑驳。
历经150多年风霜雨雪的寨墙,2米多厚,依地势而建,西边最高有20多米,南北低处不足10米,上面长满了酸枣树,树丛间金黄耀眼的野菊花,和鲜红欲滴的野枸杞,不甘寂寞地相映成趣。
寨墙上有清晰可见的弹孔痕迹,应是上世纪30年代,中原大战时,各方在此混战留下的痕迹。
沿寨门西侧的步梯,可以登上寨门,居高临下看,整个保吉寨,尽收眼底,寨子占地约70多亩,自东向西呈长条形,被600米长的寨墙牢牢围住,南临中原路,其余三面环水,的确易守难攻。
兴冲冲而来的我,对于眼前如硝烟散尽狼藉一片的古寨,有些失落。
但尚怀欣慰的是,小京水桥的历史,或许值得挖一挖。晚上下班回到家,翻看照片,配合古汉语词典和手机百度,开始读碑。
小京水和京水的关系,桥与村庄古寨的久远过往,渐渐浮现出史海水面。
牵出一段小京水桥往事
古寨也将涅槃重生
先说京水的来历。
京水,是贾鲁河的古称,古人又称为黄水、小黄河,郑州市区的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它的支流。2700年前,附近的荥阳是郑国都城,称京襄城,黄水也被称为京水。
元朝年间,因贾鲁治水成功,京水改称贾鲁河。
小京水河,据荥阳县志记载,发源于灵椿岗(今孙庄村),为贾鲁河支流,贾鲁河古称京水,此河故名小京水。
有村,以水为名,称小京水村。村中有古驿道,连接汴洛,东达齐鲁,西至陕甘,古称官大路。
路为深沟,与两边地面相差十米之多,俗称大路沟。河上建有木桥,名小京水桥。
如果把紧靠保吉寨北这座小京水桥,比做一个舞台,那再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曾有哪些个风云人物,在此经过。
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荥阳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
不久,周平王迁都洛邑,整个春秋战国期间,古驿道车轮滚滚,战马嘶鸣,中原逐鹿,征战无数。
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在此隔鸿沟相对峙。直把整个中国,下成了一盘大棋。
元末至清末五百余年间,贾鲁河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航道之一。这里,不用说也是热闹无比。
当年李自成由洛阳进军郑州,走的就是小京水桥。
1902年11月,慈禧光绪由西安回銮北京,也是走这条古驿道,过小京水桥,到达中牟后,渡黄河回北京。
民国13年(1924),吴佩孚为了战争需要,将古驿道修建成郑洛公路,小京水村乡绅宋家荣,和其弟郑州西北银行行长宋友廉,主持筹资修路架桥,拆木质小京水桥,改建成石拱桥。
1926年,冯玉祥出潼关北伐,经此桥进军郑州。
1957年建设310国道,在贾鲁河柿园段,修柿园大桥。取代小京水桥。
1970年,建西流湖水库,废弃的小京水桥,便被淹没湖底。
接着,小京水河道和遗弃的古驿道,都被平整土地运动中被平掉。
曾在豫陕咽喉要道上,辉煌了400余年的小京水村,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小村落。毗邻的保吉寨,也成了和平年代,人们安居乐业的聚居地。
本来是寻保吉古寨的故事,始料未及的是,又挖出一段古桥的往事。
河与桥,俱已荡然无存,郑州北郊的大京水村和西郊的小京水村,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名实俱已不在,保吉古寨和寨边的古驿道,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事不停有代谢,往来如流成古今。
听闻保吉古寨拆迁后,当地政府拟将这里规划建成一处历史文化街区。
我满怀期待的是,建成后的它,会是什么样子。它能否唤起原住民心中,对于原生古寨的记忆,留住乡愁的愿景又可否实现,并绵延不息。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