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激发农机出口活力 技术差距成拦路虎

18.08.2015  23:32


  据报道,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需求国,近年来随着规模农业的提倡和国内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机出口愈发成为农机制造企业的重要市场,很多农机企业也一直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做着努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在政策上为农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样的机遇下,农机企业发展状况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趋势实现“走出去”?

现代农业的一大特征就是机械化,特别是土地集中管理之后,农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机行业经历了10年左右的长足发展。然而,随着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的日趋饱和以及我国农机企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海外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农机制造业销售的主阵地。

中国大型农机制造公司中国一拖集团的负责人于丽娜告诉记者,中国出口农机的性价比优势为农机出口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现在,海外的市场在公司的销售业绩中贡献相当突出,巨大的海外市场前景已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于丽娜:最高的时候出口额大概是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将近10%,大概2014年出口额是有将近六千万美元,这样的话就占到整个营业收入的大概在5%左右吧。像在中亚地区,我们前几年在吉尔吉斯斯坦都有一些批量的中标政府项目,在当地来说我们的市场份额都达到了有90%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机外贸出口呈现连续增长的特点。1—11月,我国农机外贸市场实现进出口额117.28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超71.37亿美元,我国农机出口竞争力正在经历由弱转稳的转变。

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比如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有很多是农业大国,市场潜力巨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农机如何才能抓住客户、占领市场?山东省临清市鸣宇机械厂的王强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经验是,给客户提供最好的品质和价格。

王强:提供给客户,叫他试用,而且品质这一块,竭尽我们的能力做到最好,然后从价格方面做得比较公道,另外从诚信度方面都要做得很高。只有这样才能说给客户造成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王强介绍说,国产农机在进军海外市场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更大的竞争和挑战。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条件、法规政策千差万别,如果还按照在国内生产销售的老套路走,就很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当国产农机被放上了国际舞台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进行对比的时候,许多劣势便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

王强:因为比如在东南亚国家盛产的是椰子,或者香蕉、菠萝这些东西,然后这些东西我们在国内是非常少的。所以说对方国家的需求和国内的需求不一样,这就会造成我们产品的针对性怎么样来解决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这些事情。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还有一方面,因为在国外,他们使用的产品,好多是发达国家的机械,然后我们现在从技术水平来说,跟他们还有一些差距。怎么样快速把自己的生产能力,还有把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上去,这也是个比较大的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显然,我国的农机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巨大的。但是面对海外市场这样大的一块蛋糕,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潜心布局,抓住机遇集中发力。作为一家相对比较有实力的农机企业,中国一拖集团利用其有利条件,在中亚等地建设产业基地,吸纳海外的优秀技术,“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于丽娜:我们一拖一直把出口战略作为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我们这几年在南非也组建了装备厂,在中亚呢,我们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呢也都跟当地的厂商合作,组建了一些装配基地。

在“一带一路”发展思路中,“政策沟通”将引领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设施联通”将为农业“走出去”提供关键保障,“资金融通”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撑。有人、有钱、有地、有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可谓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东风”,但是要把“东风”化成良机,还需要在多方面抓住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李国祥为此建议我国农机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在技术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李国祥:一带一路给农业机械走出去还是带来了机遇。农业机械企业一定要加大研发的力度,不同的国家,它的土壤、它的种植规模、它的农业经营方式都不太一样,农业机械企业要想要开拓这个市场,首先它就必须要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的情况,以及农民的需求,然后通过研发开发出适宜的机械,它才能够走出去。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提出来之后,国家都有一些配套的政策。那么农业机械企业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遇,除了自身提高自己的实力,加大研发,应该多争取一些配套的政策,解决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些难题。


作者:央广网 刘璐 顾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