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走向世界市场3.0版

06.04.2015  12:22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文件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内涵、布局与方向。学者认为,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企业走出去、经济走出去”是中国走向世界市场的1.0版,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很多贸易政策开始和国际接轨,中国和世界市场全面融合是2.0版,那么,“一带一路”战略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市场的3.0版。在这一定位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未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商业竞争力成为关键。

      重点布局国内18省份

      此次有关“一带一路”的文件有何亮点?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认为,亮点在于进行了整体规划。

      文件专门有一部分介绍中国地方的开放态势。其对西北、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内陆地区等四个国内重点地区进行规划,对18个省份进行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主任李晨阳认为,此次“一带一路”规划的主要区域还是在沿海沿边省份;同时,“一带一路”又是一个全国联动的战略,沿海沿边省份是通道、窗口,内陆省份是支撑和依托,两者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李晨阳就文件关于云南作用的表述举例分析,“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说明云南的区位优势是前提和条件,辐射中心是目标,云南与周边国家的高速交通网络和深化GMS合作是主要的建设和合作内容。对于研究者而言,如何推进云南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如何深化GMS合作是近期必须启动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路线图划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认为,实现全球化再平衡是“一带一路”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他认为,传统的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全球贫富差距。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这一目标超越了欧美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文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条国际大通道,即“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包含两条路线,即“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则包含几个重大合作项目,即“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同时,“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

      李晨阳认为,今年是“一带一路”的落实之年,文件的出台为具体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方向。首先,要加快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发起设立400亿美元规模的丝路基金要加快推动、落实。其次,一系列示范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落实”建设已经开始。再次,中国和周边国家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也将逐步展开。

      企业竞争力成重要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以开放性与多元化为特征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现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无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都基于中国的区域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向外的延伸,能够把中国的经济发展跟国外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朱锋看来,国家引导性地推动“一带一路”基本构想,最终效果本质上取决于市场,取决于企业对商机的把握和竞争能力。“未来,决定‘一带一路’命运的是整体国家经济竞争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商业品质和竞争力。”

      在朱锋看来,前期“走出去”,往往是地方政府向中央“要政策、要财政”,这次“一带一路”倡议则是政府培育市场、培育企业发展能力,重在培养企业的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能力,并为之提供政策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