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一号文件解读:如何生产放心农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一直在呼唤食品安全,而只有绿色的生产方式才能供给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加之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从业者结构、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防治土壤污染、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平台……纵览省委一号文件,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未来,河南省农业农村必将在绿色指挥棒的指引下,绿起来,美起来,人民群众能吃上更为放心的农产品。
既要强监管更要提素质
绿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千千万万的农业从业者身上。他们的理念、脚步是否跟得上百姓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至关重要。
我国亩均化肥使用量约24公斤,河南还高于这个水平。“过量使用化肥,不仅耗竭地力,还会使土壤变酸,重金属活性增强,引发谷物被污染的风险。”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说。
为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并且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张玉亭表示,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强监管,让农产品来去有踪,消费者才能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外监管和内自律相辅相成。张玉亭说,根本上还要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生态文明修养,形成共同的生态自觉。
河南省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一直有条不紊,今年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创业创新”。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申延平说,将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并且,适度规模经营、绿色生态成为农业补贴的重点领域。
专家认为,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将引领绿色生产方式慢慢回归。
让绿色农产品打出品牌
两块稻田相邻,左边亩产1200斤,右边亩产800斤,你种哪一块?
正常人都会选择产量高的。结果出人意料,右边地块的效益是左边的2~3倍,只因这块田是稻鸭连作。不打药、不施肥的有机鸭稻米一斤卖8元,身价远高于左边的普通大米。
“从单纯的卖产量到卖品质,效益不减反增。增‘绿’能增收,这才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一语中的。
目前,河南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产品)农产品总数2230个,基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王民选说,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鼓励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质才能增效,让绿色的农产品打出黄金色的品牌。
当前,乡村休闲旅游业方兴未艾,“一产”联姻“三产”已成为农民增收又一“风口”。山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先天资源优势,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对于城里人来说,在院子撒欢的鸡远比养殖场圈养的鸡更受欢迎。“城里人来寻找绿色自然、诗情画意,农民靠好山好水一块地,三产融入一产,通过农家乐、采摘等多环节实现增收。”王民选说,农产品就地增值,农民靠绿色增收,农民生产生活会互相促进。
新账不再欠 老账逐步还
“污染成分不像铁,能用吸铁石吸出来,它们已经跟土壤中的成分结合了。”张玉亭说,土壤一旦污染很难修复,需要长时间的治理和消化。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据悉,省农业厅已经全面完成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任务,今年将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覆盖全省1/3耕地。
同时,为了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一号文件还提出实施耕地、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加快耕地轮作技术的推广。
畜牧业占河南省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也是土壤、水污染的重要源头。畜牧业如何提升绿色化水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
这种种养模式已经让济源瑞星牧业公司尝到甜头。猪场的沼气无偿供邻村柏树庄村民使用,节约了能源,沼渣、沼液用于果树、林地,变废为宝,形成了“猪—沼—林(果)”的生态循环模式。
张玉亭建议,种养一体化应设一个高限值,让养殖规模和种植规模配套,以免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超标使土壤超负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