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一会再出发·特写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2015年4月14日,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开张”。截至目前,交易所已经发展了超过300家会员单位,产生了6000多万元的数据交易。
这间交易所,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却未购置巨型办公区。
很多人很好奇,这间24小时营业永不休市的交易所是如何交易的,数据“小丽”(“小丽”为化名)的故事将会生动的告诉你,一串数据在大数据交易所怎样变得更有价值。
数据“小丽”记录了贵阳一位女性在医院妇科就诊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每天躺在医院的电脑里,并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5年4月份,数据“小丽”被卫生部门清洗脱敏之后送进了贵阳大数据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而进入平台之前,卫生部门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数据脱敏”。脱敏后,数据“小丽”曾经存储的那位女性的私人信息都不见了。
复杂的“脱敏”程序后,代号“小丽”的数据变成“X”,“X”则记录了贵阳女性的妇科病史。
脱敏后,记录贵阳女性妇科病史的数据“X”正式进入了大数据交易所。在进入交易所后,卫生部门和平台的管理方就这份记录贵阳女性妇科病史的数据值多少钱进行了定价。定价完成后,数据“X”进入到了大数据交易所的平台展示窗口,等待买家。
脱敏后的数据被搬到交易所后体现了它的价值,进入平台展示窗口不久,贵阳市一家制药公司就将数据打包买走。
买走后,制药公司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最终分析出,贵阳市40至50岁的女性,患乳腺增生的几率较高,制药公司开始有针对性地推出新药。
这些新药上市后,市民买药及用药反应的记录又生成了全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又将会经过脱敏等程序后踏上交易之旅,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
通过清洗、建模、分析、交易,原本躺在医院电脑里的妇科数据“李丽”发挥出了它最大的价值,这便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每一个数据进入交易所交易的过程。
医疗数据只是大数据交易所中数据交易的一部分,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的数据包括政府、医疗、金融、企业、电商、能源、交通、商品、消费、教育、社交、社会等40个领域。
大数据交易所开展数据资产交、大数据清洗及建模等技术开发服务,还将为数据商开展数据期货、数据融资、数据抵押等业务。完整的交易模式设计和制度保障,让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运行近一年来,交易所的大数据交易模式已经得到了300多个省市区政府、金融机构、产业集团等会员的认可,泰康人寿保险、天弘基金、滴滴打车、杭州初灵、中诚信征信、中国通关网等企业单位加盟成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员。。
日前,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组联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互动类节目《国策说》,利用大数据针对每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议纪要精神,以生动、直接的创新方式进行政策解读。目前栏目已在《晚间新闻》节目中常规化播出达近20期,解读形式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肯定。大数据交易所正在积极对接人民日报,希望2016年在人民日报共同推出大数据的专栏。
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在全国布局三十个区域交易中心,全国贵阳一总部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中心的布局已经完成。执行总裁王叁寿表示:“预计未来3-5年,交易所鼓励大数据企业和创业团队基于交易所的大数据平台,发掘利用、二次开发数据价值,积极响应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将拉动10000万公司基于大数据交易所进行大数据创业及创新应用,每天交易量将达到100多亿元的目标并不遥远,因为大数据的价值肯定将在某一个时间点超过土地的价值。”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