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将通车 河南进入城际铁路时代
即将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将把河南带进“城际铁路时代”
站在郑州北黄河岸边,水面宽阔,地势平坦,极目远望,一座座桥跨越水面之上,不仅使天堑变通途,也深深地印上时代的烙印。第一座黄河铁路桥建成,郑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成为大都市;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桥投用,郑州确立全国的铁路枢纽地位;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通车,郑州进入“高铁十字交叉时代”,即将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在加速京广大动脉的同时,还将我省带进“城际铁路时代”。□东方今报记者张雅平实习生李豫闽/文首席记者刘栋杰/图
1906年
首座郑州黄河铁路桥通车
郑州小县变大城
大桥兴建于公元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工程造价库平银265万两。桥长3015米,102孔,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体结构铁路大桥。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开通,大桥也迎来了轰响的鸣笛声。当时的火车很慢,时速只有10公里,后来提速到15公里,还是单线桥。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修筑京汉铁路的最初设计中,进入河南经过的是开封而不是郑州。京汉铁路最终弃开封而选定郑州,缘于历史不经意的一个拐弯。从地理位置上讲,开封一带的黄河乃地上悬河,被称作黄河的“豆腐腰”。如果从开封建设桥梁,不仅耗资巨大,并且搭建好的桥梁质量难以保障。
历史上,荥泽口是当时著名的黄河渡口,也就是郑州人常说的“邙山头”附近,最大的特点就是“滩窄岸坚”。历经4年的桥址勘察工作,主持此项工作的张之洞拍板,大桥最终选址在郑州北邙山山脉尽头,距黄河河槽约3公里。1952年9月,河南省的省会终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也完成了从一座仰望开封的小县城到河南省中心城市的华丽蜕变,这一切源于铁路,却成于黄河铁路大桥。
尽管如此,大桥的建成,还是奠定了郑州成为国内交通枢纽的基石,也让郑州步入大发展的快车道。从此,郑州因铁路而勃兴。
1960年
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通车
三站奠定铁路枢纽地位
为确保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无阻,1958年,一座新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大桥,在位于老桥下游500米处破土动工。这就是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全长2889.8米,72个桥墩,1960年通车,时速:110公里。
就在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规划、设计的同时,国家也开始对郑州铁路枢纽进行规划,并于1955年确定枢纽总布置图。枢纽的主体工程是三站:新建郑州北站,改建和扩建郑州火车站为大型客运站,新建郑州东站(原郑州货运东站)为大型货运站。
三大车站依托铁路迅速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到2003年5月5日,郑州火车站成为全国特等客运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郑州东站,零担货物中转量曾居全国铁路货运站的第一位。
这三个客运、货运站,奠定了郑州无可争议的铁路枢纽地位,也因此被誉为全国铁路交通“心脏”。
2012年
郑新黄河大桥投用
郑州成“双十字交叉点”
2012年12月26日,跨越黄河天堑的另一座大桥郑新黄河大桥(原名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全长24.277公里,公铁合建部分全长9.177公里。桥上列车时速最高达到350公里,创下世界特大型桥梁通行速度的新纪录。
郑新黄河大桥还刷新了多项大桥建设纪录: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是继山东滨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后的第二座黄河公铁两用桥。
该桥的启用,使京广高铁在2012年12月26日顺利通车,加上之前通车的郑西高铁,使郑州既拥有京广铁路、陇海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两大铁路大动脉,又成为京港高铁(世界最长的高铁线路)、徐兰高铁(新欧亚大陆桥)两大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铁交通大动脉的交会点,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
如今,从郑州出发,2个半小时到北京,2小时到西安、武汉、长沙等周边省会城市。
2014年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启用
河南进入“城际铁路时代”
而在郑州段即将建成使用的第四座黄河铁路大桥则有着更为惊艳的数据:该桥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
在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有两条线是给郑焦城际铁路预留的,设计时速250公里。根据计划,郑焦城际铁路将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郑州到焦作只需半个小时。
河南,将由此进入城际铁路时代。
大桥故事
黄河上建桥不得已的“筑岛”
据悉,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主桥桥址位于黄河风景名胜区下游,是郑州市饮用水取水点,为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同时也是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环保、水保、安全和文明施工要求高。
如何减少对水域的影响,并在汛期前顺利运料进场,有着丰富施工经验的中铁大桥局想到了“筑岛”。
他们在黄河滩地中,用180根钻孔桩搭建了一个小岛式的作业面,通道和地面连接,如此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比原设计方案节约钢材投入6000余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