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交通学院与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共建人才培训基地
与会领导共同为河南省人才培训基地揭牌
共建河南省人才培训基地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张振国和黄河交通学院校长助理李洪涛签订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中原网讯(记者 袁连贺 通讯员 刘瑞峰) 3月23日上午,黄河交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共建河南省人才培训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黄河交通学院举行。中科院物联网中心、河南省电子学会、河南省教育厅、焦作市教育局、黄河交通学院等单位领导以及学校200余名师生参加。
首先,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张振国和黄河交通学院校长助理李洪涛签订了《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秦剑臣、焦作市教育局副局长方向、中科院物联网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张振国等领导共同为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河南省物联网行业协会给双方签约发来贺信。认为双方签约对适应国家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推进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两化融合及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河南高校依托优势资源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的有益探索。
黄河交通学院领导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我校共同建设河南省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符合黄河交通学院开放办学战略,通过合作办学对接地方优势产业,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各自的优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培养、科学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张振国指出,近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异常迅猛, 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3500亿美元,2015年中国物联网的总产值达7500亿元、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为此,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黄河交通学院共建人才培训基地的模式来培养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实现政行校企资源整合、创新、共享,技术及专家队伍支撑,高新企业技术及项目转化支持,顶级实验实训基地支持,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金融介入支撑,完善合建运营模式,人才培养高底薪就业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等合作,以促进技术转化、校企合作等深入开展。
焦作市教育局副局长方向代表焦作市教育局对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黄河交通学院成功签约表示祝贺。方向认为,黄河交通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以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师资力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黄河交通学院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成有“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黄河交通学院培训中心”和“东风风神河南培训中心”,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黄河交通学院与政府共建武陟县汽车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人才培训基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参与企业技术革新。2014年,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亲临学校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2015年,黄河交通学院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职业教育集团,集合36家高校成员单位,广泛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地方院校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2015年4月,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专用车检测资格的机构“汽车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落户黄河交通学院,不仅服务河南专业车产业发展,更面向全国,为周边省市提供专用车检测认证服务。这些合作项目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秦剑臣认为,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黄河交通学院合作共建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一是有利于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是实现国家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推进转型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体现。二是高度契合河南省和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黄河交通学院合作共建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是实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服务“一带一路”、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郑州航空港建设,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三是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创新意识。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黄河交通学院合作共建物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在河南省高校是首创,对高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创新性举措,对全省应用技术型高校具有示范效应,对校企深度合作具有辐射效应,同时也对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袁连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