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引客来共话“舌尖”事
“千亩方亩产764.2公斤!”“最高亩产821.7公斤!”……
嗅着沁人心脾的麦香,伴着捷报频传的数字,6月10日至11日,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我省食品工业强县汤阴县召开。
截至6月11日,我省麦收基本结束,2014年中原地区小麦增产丰收稳成定局。“河南已成中国的粮仓和国人的‘厨房’,中原麦收之际,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企业家代表聚会中原,共商食品工业发展大计,本身就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此间参加研讨会的一位专家如是表示。
研讨会不仅集聚了国内食品业有重要话语权的33家食品工业强县,而且吸引了光明食品、益海嘉里、江苏雨润、加多宝等70多家重量级食品类企业蜂拥而至。
食品工业为“舌尖上的产业”,它不仅涉及“舌尖上的美味”,更关系到“舌尖上的安全”,为社会多方关注。建设食品工业强县,是十年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十年过去了,全国诞生了178个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站在新的起点,食品工业强县有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和借鉴,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尝试、创新。
而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山东省荣成市、黑龙江省双城市、辽宁省阜新市、武汉市东西湖区、陕西省洋县和我省的汤阴县,无疑是探索的成功者和创新的受益者。
综观整个研讨会,记者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要知“天外有天”;二是创新发展始于先进的理念;三是发展模式缘于彼此不同。
研讨会上记者发现,悉数成功的食品工业强县,无不是理念创新的旗手。当许多地方还认为“生态发展”只适用于“生态旅游”或“生态农业”时,洋县就已制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将传统产业造成的发展“劣势”,转换成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经济优势;一句广告词“双城食品,安全放心”,在让双城食品走向全国的同时,也让“质量兴市”的发展理念,深植于所有双城人的心中;汤阴县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食品工业的过程中实施产城融合,把农业人口就地转换成食品产业工人,从而实现“留住人、转换人、产业发展、落地生根”的目标。
地区不同,食品工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凡成功者,无不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各自优势发展起来的。山东荣成靠海“吃”海,黑龙江双城凸显“质量优先”,陕西洋县积极发展“生态食品”。“我国地域辽阔,县情不同,但只要依托各自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县域经济都会有出头之日。”一位食品工业强县负责人说。
正如研讨会主持人在结束语中说的那样: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坚持者太少。现在,食品工业强县的代表们已经踏上归途,通过研讨会的浸润,相信他们今后会走得更加踏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