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为何屡禁不止?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中央11个部委开展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行动,将全国的高尔夫球场分为取缔、退出、撤销、整改四个类别,要求各地在今年的6月30日前完成。还有几天就要到最后的退出整改大限了。(6月24日《法制晚报》)
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有十余道有关新建高尔夫球场的禁令先后出台。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对全国66家高尔夫球场予以取缔的名单。然而,禁令之下,为规避“关停”的风险,降低关停损失,一些地方还是搞“联盟”、有令不行的行为,我们不禁要问:违规高尔夫球场为什么可以如此有恃无恐?
首先,背后利益驱动。建设高尔夫球场运营以及由此衍生的经济利益十分巨大,这使得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也要对抗禁令进行经营。因为,高尔夫球场是个“贵族运动”,不仅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其背后大多与地产项目相连,二者几乎成为一对“孪生兄弟”。企业借经营高尔夫球场之名,可以大大提升项目品质好卖楼,不少背景“硬”、不差钱的地产开发商更是根本不把国家禁令当回事,公然用高尔夫球场为地产项目“镀金”,借以大幅提升地产项目“附加值”或聚集人气。
其次,地方保护严重。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在被取缔的太原长风高尔夫球场不仅没取缔,反而生意兴隆。甚至在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时,有官员还声称希望国家能“网开一面”,让被取缔的高尔夫球场继续经营下去。由此可见,正是有了某些官员的庇护,违规经营的高尔夫球场即使被叫停,也还能像“小强”一样顽强存活。不能不说,违规高尔夫球场之所以还能够“一路绿灯”地运营,关键还是地方政府这只幕后的手在推动,给顶风经营的高尔夫球场撑了腰。
再者,何惩治之手疲软。对于已经曝光的没有按照规定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的企业,目前处罚措施有限,许多地方往往只能罚款了事,这并不能遏制背后利益巨大的高尔夫项目。有的企业虽然已被处罚100次,但照样“第101次”开球。这种对已经“煮成熟饭”的高尔夫球场采取罚款了事的做法,似乎反而成了违经营球场的“激励机制”。
上级发了禁令,但是否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一些地方由着自己性子来,视国家命令为无物,这是典型的阳奉阴违,实质上是对国家法规与国家政令的长期漠视。因此,对于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劝说、警告都不如依法依纪严加惩处。
》投稿须知 》申请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