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京广路鞋城商圈 5年来减少了300多家商户
京广路鞋城商圈,5年来减少了300多家商户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
郑州鞋业市场,从未像如今这样:有的商户货物滞销,库存积压,仓储物流落后,坏账频率居高不下,二、三线品牌分食批发商蛋糕……与此同时,一批有想法、有创新意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批发商正在崛起。
【鞋业】
一些商户没能挨过寒冬
无奈挂出歇业牌子
郑州鞋业批零市场早已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
“一大批思想陈旧、创新乏力的鞋业商户,正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从去年开始,鞋业商户们逐渐感受到了危机,多数人一下子摸不到方向,陷入迷茫。”京莎鞋世界负责人张金山认为。
越来越多的鞋业商户,苦熬了一个春秋后没能挨过寒冬,无奈挂出歇业牌。
一名业内人士提供给河南商报记者的数据显示,受制于模式陈旧、市场外迁、电商冲击等,郑州京广路鞋城商圈的商户由五年前的2250余户降至1900余户。若这种情况继续,两年后商户数量会降至1400户左右。
【痛点】
行业三角债
同质化和低价竞争
问题出在了哪儿?
张金山分析,首先是行业三角债问题,“批发商欠厂家钱,零售商欠批发商钱,这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批发商在终端收不上来账,就没钱给厂家对账。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意味着一条线死掉,因此行业坏账率很高。”
对此,“荷雨声”品牌总经理肖鹏深有感触,“普遍存在的赊账模式,把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都转嫁给了批发商:代理商的货卖不出去能退给批发商,但批发商不能把货退给厂家,从而导致库存大量积压。”
同质化严重和低价竞争,是绕不过去的另一个行业痛点,十几年前“以货为王”的抢货时代早已远去。如今,之前一向顺手的“老套路”完全失灵了。
【分析】
从终端出发,做好服务
批发商会走向消亡吗?
鞋业批发商仍有生存空间,但要想长久存活,就必须改掉陈旧的思路彻底转型,真正从终端需求出发,做好鞋类产品本身之外的服务。
“一个优秀的批发商,应该是好的买手和资源整合者:他更懂鞋子和市场,知道什么样的产品在哪些区域能畅销;他更懂厂家,同时对接20~30个不同产地的鞋业工厂,更容易进行整合资源;他还要更懂服务,能在为终端店面供货的基础上,提供培训、运营、营销等全方位、托管式的帮扶指导。”
张金山说,“一个优秀的批发商,还应当成为优秀的资金平台搭建者。”很多品牌商与厂家合作关系稳固,会从厂家那里争取到一定的账期;同样,品牌商也会为长期合作的终端店面提供一定账期,从而缓解终端店面的资金压力。
假如零售商自建团队去厂家采买,则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对市场脉搏把握不准,采买回来的货不一定好卖;货不好卖,则会有自担经营风险、库存风险、资金风险的压力。如果与优秀的批发商合作,这些问题就会由批发商通过调配货品解决。
【未来】
经营商转型,品牌化运营
“市场更加细分、信息更加透明,这让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运营思路、单纯寄希望于市场的商户更难生存:大众消费为主转向个性时尚消费,微信订货导致进店流量锐减,需要商户们重新认识市场,重新开拓销货渠道。”张金山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今鞋业终端店面利润持续下滑。以往鞋到终端后价格会乘以2.3上架出售,现在能做到1.8就不错了。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是可怕的,都会让市场消失很多家商户。”
“如今,以地铺店、商场店为代表的品牌店,以及近些年较为流行的品牌集合店,占终端销售份额的近七成。经营商转型、品牌化运营,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张金山说,这也是为什么京莎鞋世界在对入驻商户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有品牌运营意识、有创新意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商户。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