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关于干部学习和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上)

28.12.2015  1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陈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于干部学习和教育有着深刻认识,发表了一系列独到和精辟的论述,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一、陈云关于干部学习和教育的思想

  (一)“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的号召。针对当时有的党员认为打仗能冲、一天到晚不停工作就算尽了对党的全部责任而轻视学习的倾向,1939年12月,陈云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并以此为标题,专门写了文章,把学习提到是对党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的高度。他告诫党员干部:“仅仅做了党所分配的工作而不学习理论,还不算尽了党员的全部义务。

  学习是为了确定革命的人生观。陈云在《共产党员的标准》一文中指出:“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坚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前途。这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从他的阶级觉悟,从他的实际革命锻炼中,从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修养中,深切了解到无产阶级在社会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懂得无产阶级的利益及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洞悉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当前任务和根本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终其一生,为他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

  学习是为了培养政治远见。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陈云说,遵义会议后“这四年来,我们没有犯较大的错误,就是由于中央有政治远见,故能尽到把舵的作用,也不会被某些现象所蒙蔽,能看到现实的本质。同时,不停留这事件之中,能看到它运动的将来。有了远见,才能对事件的认识更加尖锐,远见就是马列主义。”陈云强调:“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

  学习是为了把革命工作做好。陈云认为,革命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他指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陈云一生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说:“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

  学习的根本问题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坚持实事求是,这是陈云一生学习的最深刻的体会。他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的基本建设。

  陈云认为:“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这门科学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和观察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这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工作起来就会大不一样。

  陈云关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是他学习哲学和思想升华的结晶。他解释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所谓交换,就是通过交换意见,使认识比较全面。”“所谓比较,一是左右的比较,例如毛主席论持久战,比较了中国和 日本 的情况,既反对速胜论,又反对亡国论,正确的结论是持久战;二是前后的比较,例如毛主席讲统一战线,就比较了陈独秀和王明,或者是只团结不斗争,或者是只斗争不团结,正确的结论是既团结又斗争。所谓反复,就是事情初步定了以后还要摆一摆,想一想,听一听不同意见。即使没有不同意见,还要自己设想出可能有的反对意见。我们反复进行研究,目的是弄清情况,把事情办好。”他指出:“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三)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陈云一贯强调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坚强的党性,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他指出:“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是一句空话。党不仅要求每个党员懂得这一条,特别是要求每个党员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每个具体问题上,坚决地毫不疑惑动摇地执行这一条。

  1980年11月,陈云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很快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并在全党形成共识,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思想,搞“权钱交易”等歪风的蔓延,陈云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党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要研究一下,为什么那么多的党员,甚至多年的老党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歪风刮来时,自己顶不住,一下子就卷进去了,跟着跑,跟着干,这是什么原因?这些共产党员的党性到哪里去了?从党的建设的角度看,这是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发展下去,不就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吗!这个情况,反映了我们一部分党员的党性有问题。”“由此想到,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只是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点要有清楚的认识,要认真地抓紧抓好。”同年6月,陈云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

  (四)学习“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应该天天努力提高我们的本领,提高我们的水平。

  陈云多次强调学习对于提高革命和建设本领的重要意义。延安时期,陈云指出,目前我们的干部领导革命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该天天努力提高我们的本领,提高我们的水平。”“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今天不懂明天就可以懂,应该有这样的学习决心。”1942年11月他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又说:“因为我们革命的世面将越搞越大,新环境、新事物会更复杂,没有真本领是掌握不了的。”所以陈云说不学习不得了,学习过后了不得。我们的干部们本来就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如果再有了文化知识、有了马克思主义,那就如虎添翼。

  建国初期,陈云领导财政经济工作,深感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建设本领的匮乏。他讲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他说我们现在银行的干部,过去是背干粮袋的,当勤务员、警卫员出身。比如管金库的,首长就告诉他:“你就睡在那个钞票上边,不丢掉就行。”而我们现在领导的是全国的财经工作,再像过去那样办显然不行了。因此,“要下决心学习。不学习,经济建设一窍不通,那就搞不成。”改革开放后,针对新形势,他明确指出:“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陈云认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本领和水平,应该学习好历史和时事政治。他说:“现在无论你怎么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知识。”“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陈云还认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本领和水平,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是基础。他说:“要提高文化。这是前进的关键。学文化是学其他知识的基础,不学文化不得了,就会赶不上革命的需要。”“文化与政治是密切相联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

  (五)把总结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是我们党学习的重要途径。陈云指出:“尤其重要的是,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如何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落到实处,陈云有一个独到的思想,就是明确地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总结经验,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具体化,找到一条将学习成果转化和升华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办法。

  1957年1月,陈云在商业部党组会议上,最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他要求领导要带头学习,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并强调“领导干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尽到领导的责任。”他把总结经验列在学习的首位,提出:学习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结经验,二是重大的时事和政治问题的学习,三是学习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总结经验列入学习的一项,不用说是很重要的。”陈云多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他在1952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出把“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作为第一位的学习方法。1958年提出:“在前进中随时总结经验,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

  把总结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高度重视从实践和群众中,从经验中学习,通过不断地升华和交流,把经验知识化、规律化。陈云提出:“我们应该一方面在生产和工作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产和工作中去。”陈云强调了从经验中学习的几个要点:(一)从各项工作中、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二)“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特别要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三)调查研究是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有效方法。陈云深刻指出:“因为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疑难不决的事情,要请教群众。没有这一条,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四)积累经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六)“老干部需要教育,新干部更需要教育

  陈云1940年11月在谈到教育和培养干部问题时提出“老干部需要教育,新干部更需要教育。”陈云指出:“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你是老干部,因为你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你就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因为你是老干部,有斗争经验,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这样,领导工作的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党要培养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也首先寄托在老干部和高级干部的身上,老干部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革命所负的责任这样重大,自己的知识又这样少,应该是‘加油’的时候了!

  陈云还特别重视对新干部、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撰写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一文,呼吁“从现在起,就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锻炼。”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过:“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这些意见讲得好。”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些意见。他说:“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仍然是我们在干部政策上的大方针。”党的十二大后,他提出:要“很好地培训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骨干。”把使用和培养大批中青年干部的办法,作为长期训练和选择干部的一种制度。

  (七)学习要联系实际采取不同的办法,要长期下苦功夫

  学习要取得实效,好的学风和好的学习方法很重要。陈云强调“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他认为,要想掌握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这正像我们读书一样,某一本书自己确实已经读过几遍,但是,隔了几年,因为工作需要,再去读它一次,就好像是没有读过的新书,就觉得过去实在没有读懂。这个道理不是别的,就是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必须由实践中得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发展。”他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要把书读懂。“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所谓读懂就是消化,也就是不仅仅理解了马列主义的词句,而且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

  陈云认为,“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要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明确指出:“在工作中学习是最主要的办法,是最靠得住的办法。”“我们学习主要的还是靠自修”。他认为,“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只能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不能老从学校里训练。

  做读书笔记和开展小组讨论是陈云提倡的学习方法。陈云认为,“读书要做笔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陈云指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学习小组不要很多人,大体上都要处在同一理论水平。学习方法是,规定每周看几十页书,然后讨论一次,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种意见都可以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