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绍敏:长江经济带新战略要穿新鞋、走新路

17.03.2015  11:05

      新华网南京3月14日电(记者陈刚)江苏众多城市位于长江“黄金水道”沿线,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各地围绕区域发展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了重点部署,人大代表如何看待新部署里的新亮点?对于下一步发展又哪些思考和建议?记者访问了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

      记者:您怎么看待《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部署的新亮点?

      蓝绍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了重点部署,作为来自长江沿线城市的代表,倍受鼓舞和振奋的同时,感觉有很多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从稳增长调结构的角度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报告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放在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部分,既强调了这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点工作,又更加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强劲支撑作用,这一定位和判断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从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角度看长江经济带战略,内涵丰富。报告在强调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的工作中强调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战略不仅仅是长江水道和沿线开发问题,而是一个港口与产业互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区域与区域合作,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的大战略大命题。

      三是从报告关于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措施角度看,招数扎实,干货很多。报告提出,要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这些工作措施涵盖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协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含金量高、针对性强。

      记者:泰州地处长江沿线,从区域发展的视角,长江经济带带来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思考?

      蓝绍敏:从总书记2013年7月视察湖北提出,到2014年9月国务院文件明确,再到这次报告中的突出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经济带高度关注、寄予厚望。泰州地处长江经济带这一上海和江苏龙头区域,拥有长江岸线96.3公里,是江、河、海交汇换装的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各类资本更加青睐长江,各类要素加速集聚长江,长江两岸春潮涌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可谓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如何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借此机会,谈一点思考和打算,我想概括成三句话:

      第一句话:新战略要穿新鞋,走新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国家战略,穿新鞋走老路肯定行不通,必须用新理念谋划、新要求布局、新思路推进,核心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

      1、落实错位发展的理念,谋划新兴产业构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在上海、江苏,按照市场规律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已成必然之势。未来城市的产业怎样规划定位?需要我们结合长江经济带的总体布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差异化的路线,围绕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深耕细作”。泰州拥有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经过8年多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基础。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具备了前后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并做出特色的条件。我们考虑,围绕“药”,把生物医药研发特别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中成药研发创制等作为重点,加快构建长三角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核心区;向前延伸,围绕“医”,把前沿医疗技术应用、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做出特色;向后延伸,围绕“养”,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中医养生、特色养老,做出特色品牌;围绕“游”,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从而构建“药、医、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

      2、落实提升优化的思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沿江地区产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低水平建设的问题。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按照“提升优化一批、梯度转移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路,优化存量,化解过剩、实现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提质、增效,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增长动力的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传统产业“老枝发新芽”,增强竞争力。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点,我们近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创造性地用“住房券”的吸引力集聚人才,用“科技创新券”的杠杆作用强化市场主体的创新力量,激发了发展活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3、落实绿色发展的要求,守住生态文明底线。打造长江经济带,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关键是要把生态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硬杠杠”,把节能低碳作为环境保护的“硬任务”,把绿色环保作为项目引进的“高门槛”。坚守生态文明红线,走出绿色发展新路,重点要在坚决不欠新账、逐步还清旧账上下功夫,围绕严格制度管理和加强制度创新同步发力,真正实现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

      第二句话:合则一起强,分则大家弱。

      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整体,合则强、合则两利显而易见,各自为政、自拉自唱必然没有大的作为。融合是时代主题,如果说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一首大合唱,那么沿江城市之间除了讲竞争,还要讲合作,更要讲融合,才能演绎出最精彩、最优美的旋律。

      必须把城市的定位融入长江经济带去谋划。立足于泰州是江苏的地理几何中心,承南启北、襟西带东的位置,我们围绕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定位:一是积极推动与近洋港口的合作,打造国际港航制造和服务体系的新兴节点城市;

      二是积极承接和推动上海苏南经济圈对苏中苏北和长江中上游的辐射,打造国家“两带一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三是积极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的示范节点城市;

      四是积极培育在长江经济带上的独特地位和特色功能,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融合发展的枢纽节点城市。

      必须把港口的提升融入长江港口群的联动发展去考量。现在长江沿线的港口多而散,将来只会更多,同质竞争、重复建设没有任何出路。泰州地理位置在长江下游,在经济发展上属于江浙沪这个龙头区域,要主动从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一体化推进的角度去谋划港口建设。我们将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自贸区建设,推进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与沿海、长江中上游沿线城市及港口的合作,在主动参与港口的分工协作中培育形成江海换装、江河转运的功能优势。

      必须把产业的发展按照融合的要求去推进。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逐步推进,沿江产业必然面临着新的布局、新的调整、新的洗牌,应该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展开更高层次的分工合作。要主动破除行政壁垒,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能抓总牵头有优势的产业要“敢当龙头”,理直气壮领好头,树好标杆;不具牵头优势的产业要“甘做配角”,主动参与到分工协作中,找准自身定位,做精做专,求得发展,从而在长江经济带产业格局重构中形成融合的优势、嫁接的优势、整合的优势。

      第三句话:心动,更要行动。

      建设长江经济带已经全面部署,作为沿江城市,不仅要心里热呼呼,更要行动快一步。规划要对接得准。围绕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在推进“十三五”规划中认真做好上下衔接,并在交通、产业、城镇等专项规划上力求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项目要支撑得好。一方面,推进项目大突破,抓住机遇,选择优质项目有效投入,力争今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2000亿元,2016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2600亿元,保持产业投资每年增长30%以上。另一方面,推进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提升项目,优化城市环境,筑高发展平台,促进要素集聚。活力要激发得足。推进思想再解放,研究改革,善于改革,敢于改革,让改革成为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总钥匙”。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突破,重点解决不利于泰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行政审批和管理、要素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处用力,久久为功,在长江经济带流域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

      记者:基于区域发展,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有哪些建议?

      蓝绍敏:谈一点建议,也是一句话,希望能够在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时,将泰州列为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依托中国医药城建设,泰州已经初步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2014年,全市医药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约占江苏的30%。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一批医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扬子江药业连续4年跻身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百强榜首位。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通过部省共建机制,已集聚60多家知名医药研发机构,落户500多家企业,拥有“千人计划”人才27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800多名。目前正围绕实现“两个十年”目标,加快产业发展,力争到2016年中国医药城开发建设十周年之际,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全市达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核心区;到2019年医药高新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医药企业超1000家,医药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全市达2000亿元),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人才高地。鉴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建议,将泰州市列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我们觉得,推动实施这一试点,一是有利于探索和积累“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响应了全面小康建设布局中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世卫组织研究认为,人类1/3的疾病可通过预防保健来避免,1/3的疾病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

      效控制,1/3的疾病可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治疗效果,健康体检投资1元钱,可为个人及社会节省9元钱。这就是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理念,也是“健康中国”的要义所在。目标已经提出,落地尤为关键。泰州可以依托中国医药城发展,探索构建大健康产业,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探索“健康中国”建设路径。而且从落实层面看,江苏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泰州是江苏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中国医药城有部省共建体制优势,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具备良好的条件。二是有利于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构筑新兴产业高地。未来的长江经济带,不能成为一般的产业发展带,而应该成为吸纳和集聚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的产业高地。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景和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仅占4%—5%,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理应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走在前列,成为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军区域。这一方面,泰州具备了一定基础,有条件推动和放大现有优势。三是有利于“一路一带”战略实施中

      推动高端服务业服务沿线、走向世界。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用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保健器械、健康咨询等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这一产业,有利于挖掘中国医药养生传统、挖掘长江经济带沿线传统制造业优势、挖掘长江流域农业资源优势,在服务长江流域健康消费的同时,为全国、乃至通过“走出去”为“一路一带”战略涉及的区域,提供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我国经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恳请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时,能够将泰州市列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并积极推动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