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麦收季天蓝地绿空气新

24.06.2015  11:11
      6月18日早晨,火红的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郸城阳光暴走队的队员们便沐浴着清新的晨风,开始了新一天的健身运动。“今年这个麦季真好,农民都不烧秸秆了,天也蓝了,空气也新鲜了。”说起“三夏”期间空气的变化,阳光暴走队队长晋从昌感受至深。

        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60余万亩,每年至少产生农作物秸秆30亿斤以上。大量的秸秆如何消化?一烧了之,是当地农民原来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处理方式。然而,今年“三夏”,该县彻底扭转了“年年禁烧年年烧”的难题,真正实现了“天蓝地绿空气新”!

        “秸秆禁烧,光堵不行,要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关键是要给秸秆找出路。”郸城县县长罗文阁一语中的。

        “秸秆禁烧带来的不单单是空气的改善,往年很多树木和秋作物被烧毁的现象没有了,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结构,秸秆转化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回收用作发电、造纸、生产秸秆碳等,综合利用拉动了循环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该县环保局长吴继新对记者说。

        该县从5月初就及早着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农民群众从法律、政策的角度认清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如今,再点麦茬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有着多年烧种习惯的该县石槽镇67岁的农民朱合理说。

        秸秆的主要出路是秸秆还田。今年该县财政拿出100多万元,对全县所有联合收割机全部安装了秸秆还田机。“现在不安装秸秆还田机的收割机,群众几乎没人用了。”该县农业局局长张家全介绍说。

        秸秆集中回收储运变废为宝。生产秸秆炭、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生产食用菌等都是郸城县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多元化途径。今年,该县财政投入600多万元,为全县86个秸秆收储点实行打捆机、打包机、抓草机、地磅、供电等升级配套。目前,四成左右的小麦秸秆进入了收购点。

        氨化青贮转化饲料,促使秸秆过腹增值。该县畜牧局局长刘自忠说,为鼓励畜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拿出200多万元,用于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每年有15%的农作物秸秆转化饲料,郸城县还被评为全省秸秆利用试点县。

        “秸秆禁烧,为农作物布局调整、提高种植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县白马镇党委书记杨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