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土地活起来群众富起来

22.02.2017  11:08

      “原先用柴油浇地,一亩地少说也得二三十块钱。现在用电只需几块钱,这一亩地就可以浇下来了。”郸城汲水乡刘庄村民刘自安高兴地向记者说。

      “你可能想不到,过去这片地,七高八低,没有机井。一下雨,水能漫到脚脖子,涝了颗粒无收,旱了束手无策。辛辛苦苦一整年,两季收粮很难上千斤。”该县国土局局长杨玉民说,以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现在放眼望去,一条条笔直的田间道路、一座座新建的机井和一排排林立的电线杆,上百亩的麦苗已吐新绿、长势喜人……“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两季下来,每亩多收几百斤粮食不成问题。”刘自安笑呵呵地说。

      杨玉民介绍,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郸城积极整合“硬件”资源,扎实开展土地整理项目。近年来,全县投入资金3.05亿元,累计整理土地8.8万亩,道路、机井、桥涵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项目区农田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

      在秋渠乡于寨行政村,记者看到了土地整治的另一种效果。村里是整齐划一的两层楼房,每户房子都在100平方米以上。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黄怀福老人笑眯眯地说,他受了一辈子苦,没想到晚年也能住到干净舒适的楼房里来了。

      由于于寨行政村远离县城,交通不便,许多村民纷纷搬到公路附近居住,村子成了空心村,加上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部分土地也抛了荒。

      “金子般的土地,绝不能撂在那里晒太阳!”针对这种现象,县里对于寨的村庄和农田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综合整理,村庄占地面积明显下降,并配套建设了乡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及田形调整、产业基地土地平整,为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

      在秋渠乡秋香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满眼蔬菜碧绿如茵,几十名菜农来回穿梭,运输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每天5万斤纯绿色蔬菜,24小时运到香港。”基地负责人黄学刚说,正是有了县里的好政策,全村土地全面实施了测土配方、生物防虫等先进技术,蔬菜的质量上去了,基地才有了今天的喜人景象。

      土地是贫困家庭最大的资源。菜农胡梅英是于寨行政村的低保户,只身一人带着孩子,生活过得很艰苦。去年6月,她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蔬菜基地,并参与了基地的生产劳动。如今,她除了3000元土地流转收入,每月还可以挣到2400元左右的工资,每年的收入达3万多元。“去年终于有了富余,生活也有了盼头。”胡梅英说。

      土地活起来,群众富起来。该县扶贫办主任朱金凯介绍说,依托“田成片、水成系、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全县已建成脱毒红薯、有机花菜、黑皮冬瓜、车厘子、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基地90多个,1.2万余名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就业,年均收入2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