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文聚:以土地科技创新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注入新动能

28.09.2017  22:50

 

      9月27日下午,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培训班邀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为全体学员作了题为《以土地科技创新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注入新动能》的专题报告。

      郧文聚副主任是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博士生导师。一直工作在土地科技创新一线,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  30  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8  项。获得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首批国土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称号,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郧文聚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的大背景。在我国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中央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他指出,创新是现代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顶层设计的发展,郧文聚回顾了我国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郧文聚指出,土地科技创新是短板中的短板。他明确提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监管效能,需要土地科技创新;科学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需要土地科技创新,摸清家底;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土地科技创新;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缓解土地资源环境约束,需要土地科技创新;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规范土地管理秩序,有效管控土地,需要土地科技创新;提高土地科技水平、创新土地科学理论,实现跟跑到并跑、领跑,需要土地科技创新。

      结合研究成果,郧文聚对比分析了当前土地信息立体实时感知技术、土地系统仿真模拟技术、土地功能协同增强技术、土地质量构建技术、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土地资源智能管控技术等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存在的差距,认为目前我国土地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与国际“并跑”,而在土地利用与规划技术、国土整治工程技术、土地信息化与监测方面属于“跟跑”阶段。他着重介绍了土地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一是探索土地资源安全管控机理。针对耕地资源安全、土地高效利用、土地生态安全等三大土地资源安全问题,发展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理,揭示土地空间系统要素耦合作用,探索自然资源要素构成与互馈机理,全面建立支撑土地资源安全管控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管控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攻克六项共性关键技术,即突破土地信息实时立体感知技术,突破土地利用仿真模拟技术,突破土地功能协同增强技术,突破土地质量构建提升技术,突破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突破土地资源智能管控技术,构建土地资源安全智能管控技术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的国土资源管理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一批区域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建立国家级土地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以土地资源信息数据采集、融合、共享、应用及土地资源安全管控示范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土地工程创新平台,开展全国不同区域技术集成并进行示范验证。

      最后,郧文聚指出“十三五”土地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是:率先形成土地立体调查评价技术体系、耕地功能复合和永续利用技术体系、建设空间节地技术体系、城市空间立体开发技术体系等四大技术体系;调查监测评价—利用保护管理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基本形成,调查与创新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科技水平大幅提高,支撑生态国土、耕地质量提升、节约集约利用;全天候立体观测、全覆盖多尺度监管和定量化评价及可视化表达的智慧国土新平台基本建成;土地科学与工程的创新体系、平台、机制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