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缆医生”出诊行头不一般 装扮“嘻哈”
“电缆医生”正在街头“听诊”地下电缆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 实习生 罗晨晏/摄
蹲点人: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高云
挂职蹲点单位: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
挂职蹲点职务: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
今年的夏季用电高峰期,已经接近尾声。摊上高温天,有些超负荷运转的电缆就成了“高危人群”。它们一旦“病发”,停电事件一触即发。给电缆“治病”,郑州供电公司配电电缆运检班是“专业科室”。13名“电缆医生”守护着全市4650多公里的地下配电电缆。穿着蓝工装,戴着“大耳机”,拿着超大的“听诊器”,对着地面一步一听……这场景有点儿嘻哈范儿?这是“电缆医生”在“听诊”。
【出诊】
“电缆医生”
出诊“行头”不一般
前几天,配电电缆运检班副班长任江涛带队,顶着烈日,“电缆医生”们又出诊了。这次,他们是要给此前生病的电缆“治病”。
前阵子,郑州市未来路纬四路口附近一条地下电缆突发“急病”,附近一小区临时停电。配电电缆运检班人员切换备用线路,供电很快恢复。
查找病因,定位发病部位并“治疗”,这些棘手的后续工作,交到了“电缆医生”手上。
给地下的电缆看病,绝非易事。好在他们出诊,有身价七八十万元的高科技仪器“傍身”。先用电缆故障测试仪给电缆做个“心电图”,把它与配电房外的电缆端口连通,电流波形跳动,没一会儿工夫,就定位出了电缆故障点是距它400多米处。
接下来,“电缆医生”要徒步出诊了。黄色的独轮“小推车”在手,边推边走。别小看这个手动版“小黄车”,它的轮子很“聪明”,能测量距离。伴随轮子滚动,上方的“仪表盘”数字在增长。
“走的路径要沿着电缆轨迹。但地下电缆有些部位会有弯曲,所以定位会有偏差。”任江涛说。
看差不多到目的地了,就得精准定位了。“大耳机”、放大版的“听诊器”,这套装备是电缆故障定点仪。
埋在地下的电缆看不见摸不着,“电缆医生”得隔着地面“听诊”找准“痛点”。配合着故障电缆加压放电,一米一听。“电缆医生”们听的,是地下电缆5秒钟一响的放电声。
“砰砰、砰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就算是找准位置了。
任江涛说,每次找电缆故障点,这些仪器都得全员出动。确定电缆的“发病部位”,怎么都得一俩小时。
【出诊故事】
虽然有高科技仪器
但想“出师”至少先干5年
当了14年“电缆医生”的任江涛说,给电缆“治病出诊”时,如果碰上雨天,“听诊”难度会加大。如果电缆“发病”部位在车辆川流不息的繁华路段,噪音干扰就成为麻烦。有时一次不能“确诊”,还得夜深人静时再上路二次“听诊”。
“给故障电缆‘听诊’,是个技术活,虽说有高科技仪器帮忙,但也得自己分析。”他说,要有5年以上经验才能“出师”。
配电电缆运检班成员申超峰当了8年“电缆医生”。他分享起了“听诊”经验:故障电缆是套在管子里,还是直接埋在地下,或者是意外泡在水里,声音都不一样。有的声音像敲鼓,有的声音很“实”……
电缆“急病”怎么办
“双保险”救急
这个夏天,连续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闹脾气的电缆也不少。郑州市供电公司统计了电缆“发病”的病历:6月36起,7月53起,8月截至目前已有28起。
按说,每次配电电缆突发故障,都会引起小范围停电。可是郑州市民“感知”的临时停电,可没这么频繁。任江涛解释,郑州市内绝大部分区域供电都有“双保险”,这条线路有故障,及时切换到另一条线路即可。所以,这类临时停电,最短的几分钟就恢复供电了,如同短暂的“跳闸”。
“修复电缆很快,整个过程不过五六个小时。” 任江涛说,难的却是和相关部门、周边单位等各方面的沟通协调。“比如这次电缆故障点就在一家商户门前,开挖会影响它的生意。”他说,多方协调无果,重新铺设一段电缆成了最终“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