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唐子巷:大户人家扎堆住,一口井吸引半城人
拆除之前的唐子巷俯瞰图,将来会进行复建。(郑州市管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王家大院
□策划:热线新闻调查部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丁丰林文白周峰摄影(除署名外)
中国有很多条街道都叫唐子巷。在云南昆明的北京路上有一个唐子巷,河南安阳的文峰塔下也有一个唐子巷,据古籍记载,在江苏句容县,过去也曾有过一个唐子巷。
每条叫唐子巷的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今天走访的,是郑州的唐子巷。曾经郑州有名大户、老户,都扎堆住在这个巷子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条巷子里的一口水井,怎么会吸引几乎半个郑州的人来这里打水吃?如今,唐子巷正在拆迁重建,巷子里的古迹老宅是怎样保护的?将来,融合了厚重历史和现代气息的唐子巷又会是怎样的面貌呢?
唐子巷里原有糖一口甜水井吸引半城人
唐子巷,是郑州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巷,位于老城区东大街与南大街交叉口向南约50米路东。巷子大体呈东西走向,东起主事胡同,西至南大街,长约250米,宽6米。在民国五年(1916年)《郑县志》里的《郑县城及四关图》中,唐子巷被清楚地标记出来。
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介绍说,根据一座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石碑《创开义巷记》记载:该街原名糖子巷,由于糖与唐同音,唐字系独体字,笔画也少,后来人们为易写好记便舍去了“米”字旁,简化为“唐子巷”,沿用至今。
原来,唐子巷的原名叫糖子巷。那么这个“糖”又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商都历史文化区正在建设中,唐子巷也在建设范围内,被围在了施工围挡里,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巷子里的居民也都暂居别处,等待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
现在住在南大街上佳苑小区的姚金花老人,年轻时从姚桥乡嫁过来后,一直住在书院街上,紧临着唐子巷。她向记者讲述说,以前老辈人告诉她,在唐子巷里曾有一个做糖的作坊,做出来的糖在大十字口的点心铺里卖,买的人很多,很有名气,所以外边人都把这里叫糖子巷。
姚金花回忆说,以前的唐子巷,街道不宽,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有好几座老院子,都是从明清时候传下来的,青砖灰瓦,木雕门楼,很好看。巷子里还有一口水井,打出来的水是甜的,外面很多人都每天来打这里的水喝。
另一位老人陈春枝回忆说,在过去,唐子巷附近区域,像东大街上,书院街上,还有唐子巷里,有好几口水井,打出来的水都是甜的。“说来奇怪,除了这一片以外,其他地方的井水都是又咸又涩,只有这一片的几个水井,水是甜的,不知道因为啥。”
因为井水甘甜,当时周围很多街上的居民都来这里打水吃。“那时候,几乎全郑州磨豆腐的人,每天早上都来这儿打水,排可长的队,热闹得很。”姚金花说,因为打水的人多,还催生出一个行业——送水。当时一些没有生计的居民,就靠每天来井里打水,卖水为生。有的人是推小木轮车送水,有的是担到街上去卖。当时在西大街和南大街上,有很多商铺和饭店,用水很多,一般都是直接买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虽然水价很便宜,但是生意都极好。
至于这口水井的位置,目前已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的居民说,水井在城市建设时被填埋,盖了房子;也有居民说,水井现在还在,就在原来“王家大院”的东门外。只是王家大院现在已被围入工地,房子被保护起来,无法得见。
王、褚、孟,沙、周、阴“六大家族”都住唐子巷
唐子巷虽然不大,但是分量绝对不轻。在清末民国时期,这里是一个富户聚集的地方,一个巷子里居住着6个大户人家,其中,王家、褚家和孟家在路南,沙家、周家和阴家在路北,6个大户都是高门楼的四合院,院深房多,家大业大,人丁兴旺。
唐子巷总长也不过200多米,为什么这么多大户人家要扎堆住在这条并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管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郑晓旭认为,核心还是因为四个字:闹中取静。因为唐子巷紧邻东大街和南大街,既与繁华接壤,又独幽静舒雅,才吸引了几个大户集中住在这里。
唐子巷里大户多,自然也是名人辈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要数沙春元、陈宪章和唐玉润。
沙春元出自唐子巷16号院的沙家。据沙家族谱记载,其祖辈在明末清初时就来到郑州,定居在此,到现在已历300多年。在清朝的时候,沙家有沙继垒、沙怀龙、沙凤舞、沙肇修等十多位先辈都中过武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沙春元。
沙春元的事迹在沙氏家族家谱和管城区地方志里都有记载。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沙春元中了武举,在咸丰六年(1856年)调任天津镇标后营游击。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沙春元调任大沽口营副将,当年2月20日,英、法军舰进攻大沽口炮台时,他不顾枪弹横飞,毅然挺身炮台之上,神色自若,亲燃巨炮,击沉敌舰两艘,敌人死伤数十人。后因敌人炮火猛烈,炮台被炸毁,他以身殉国。朝廷下令,让他入祀昭忠祠,并赐云骑尉职衔。
孟宪明介绍说,郑州著名的书画家唐玉润,青年时曾在唐子巷住过。巷里流传,唐玉润小时候,习书练画,如痴如迷,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练字,一个小伙伴问他:“你写这么大的字干啥?”他随口答道:“长大了好给人家写匾啊。”小伙伴们都笑他夸海口,但唐玉润后来果然成了书画大家。此外,据巷子里老人讲,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爱人陈宪章,也曾在路南胡同里的陈家院里住过。
在6个大户里,王家大院的主人原来是做药材生意的。过去,南大街被称为药材一条街,尤其从1931年起,郑县商会主持的郑州药材骡马大会开始举办,包括唐子巷、东大街等地方在内,遍布药材店。郑州药材骡马大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药材商人前来参加交易。那时候,郑州就已经是一个全国有名的物流枢纽了。
老街老宅被保留和复建唐子巷期待重生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郑州发展的框架越来越大,而作为老城区的管城区,发展的速度显然滞后得多。尤其是这些饱经沧桑的老街道,一时间,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拥挤和杂乱。
管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郑晓旭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子巷里的原住民不断外迁,外来租户愈来愈多,为了追求利益,多数历史建筑被拆建、改建,历史风貌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脏乱差的棚户区。
转折发生在2016年。那一年,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拉开序幕,唐子巷被列入书院街片区的改造范围。此后,征迁工作启动,巷道内的棚户房被拆除,同时保留了自清末、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民居,对那些损毁严重的历史建筑,文物部门也进行了测绘和构件拆解保护。
“无论是原址保护,还是抢救性的拆解保护,均是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指导下实施的。”郑晓旭说,将来随着规划落地,这些拆解的民居,将按照保持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利用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文物活起来,而非沉寂在博物馆和文物仓库里。
“按照规划,这一片将来都会按照当年的历史风貌复建,修旧如旧,到那个时候,这儿就变成郑州最好看的地方了。”姚金花老人满怀期待地说。在采访最后,我们为她送上了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关爱老人而备下的生活用品套装。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