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郑州亚细亚商场传说:服务员堪比空姐(图)

17.01.2016  14:00

每天早上,乌泱乌泱好多人蹲着等开门,还有外地人下火车直接过来的”太少见,好奇的外地老夫妻用手摸摸扶梯口纹丝不动的服务员说是“真皮”天津小学生写信说,班里很多同学的理想是“到亚细亚当营业员”。

1989年至1997年,郑州亚细亚创造了郑州乃至中国商业最耀眼的一段历史。

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在经过几十万元广告(相当于当时郑州其他商场全年广告费之和)的狂轰滥炸后,高调登场。开业当天,顾客如潮。营业大厅被迫提前关闭,柜台上竟有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

郑州亚细亚被媒体称为:陨落的“野太阳”。郑州亚细亚的兴衰史,曾经被作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已经被当做郑州商业兴衰的历史坐标。

有人这样形容王遂舟和他的亚细亚:很少有失败的企业家受到如此的赞扬和包容,王遂舟除外。很少有一个城市把一个失败者当做英雄,郑州除外。

去亚细亚上班,第一个月就涨了200块钱工资

1994年,从老家来到郑州,马先生是作为亚细亚五彩广场的员工招聘来的。培训后,去了亚细亚上班,上班第一个月,正赶上亚细亚员工涨工资,一下子涨了200元,一月工资有八九百,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工资上涨的背后,是亚细亚超高的人气。

每天早上还没开门,大门口就有人排队等着,乌泱乌泱的。”马先生说,当时很多外地人到郑州,直接从火车站出来就开始在亚细亚门口等。当时亚细亚有两句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星期天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那时也是亚细亚的辉煌时期。

亚细亚被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里程碑

去二七商圈转一转依然是不少市民的周末首选,华联、百盛等可以随便逛。而在上世纪80年代,逛商场可选择的余地可不多。

1989年5月6日,位于二七广场东南角的亚细亚开业,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就当时而言,可以说亚细亚满足了人们对美好购物体验的一切想象。

商场主楼高46.4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 方米,共十二层,其中地下两层,地上十层。五层以下为营业大厅,六层为职工餐厅,七层以上是办公室及幼儿园,商场内配有观景中台、琴台、旋转楼梯,自动扶梯、货运电梯、办公电梯及中央空调。经营针织、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工艺饰品、文体用品、儿童用品、食品等40000多个品种。

此外,亚细亚按照星级宾馆风格布置,四处鲜花绿草,还把人工瀑布引入营业大厅。

为了吸引顾客,商场安装了电梯,还把人工瀑布引入营业大厅。此外,亚细亚设置了迎宾小姐和歌舞表演,大厅中央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

市民李青回忆道:“当时亚细亚搞活动,凭票抽奖,一等奖奖励一辆奥迪100轿车。当时普通人能坐上桑塔纳就很了不起了,更别说奥迪轿车了。

穿蓝色制服的女子,骑着摩托车,威风凛凛。作为一位普通的市民,潘云志对辉煌时期的亚细亚印象最深的就是摩托车女子方队和仪仗队。

照片看起来有些虚,潘云志说,能拍来照片可不容易,“人家不让拍,我偷偷拍的,用的傻瓜相机。

时间回到1995年,当时的潘云志只有19岁。 一有空闲时间,潘云志就会跑到亚细亚,因为“早晨有美女升国旗,有仪仗队表演,每天表演十分钟,遇到大型节日还会延长;还有摩托车方队,绕着商场周围转一圈,车技相当不赖”。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潘云志说,当时,这个词特别火,“有朋友从外地来,就带着去亚细亚,觉得特别自豪。

说去亚细亚逛街,还有不少趣事。

潘云志说,当时每个扶梯口都站着一位服务员,在全国来说,应该都少见。服务员站着一动不动,有次,一对外地来的老夫妇进去,以为是假的,用手摸了摸,发现是“真皮”,服务员除了眼珠子动,其他啥都不动。

20多年前,亚细亚就开始提供“无理由退货”服务

让潘云志还怀念亚细亚的理由是,亚细亚的服务特别好,“无理由退货”这种服务现在在大商场比较常见,当时可是稀罕得很。

一位天津小学生给亚细亚商场总经理写信说,老师布置作文题为《我的理想》,班里很多同学写的是:“到亚细亚当营业员!

亚细亚”的由来

亚细亚”这一名字在郑州市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对这一名称的由来却鲜为人知。 一个好名字胜过一个金招牌,商场命名也和人起名同样有番讲究,甚至略高一筹,给商场起名字,主要是让顾客把它牢牢地印在脑子中,留下难忘的记忆。不仅要求名字优美,含义深刻,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说起来顺畅上口,掷地有声。

商场现在启用的“亚细亚”这个名字,是英文“Asia”,亚洲的译音,高雅脱俗,颇有现代韵味,迎合人们对新潮的追求,又符合中国传统的老商号三个字特色,而且“亚细亚”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恰好又是仄声,字音短促,读起来铿锵有力。经过一番斟酌之后,正式向人们推出“亚细亚”这个名字。

根据公开报道,亚细亚创立之初便投入几十万元的费用,这相当于郑州其他商场全年费的总和。翻阅1990年7月份的《郑州晚报》发现,曾经一度设立亚细亚专栏。

1990年5月,亚细亚全国首家在中央电视台做连续一年的电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被新闻界描绘为亚细亚冲击波,被专家誉为亚细亚现象,并引发了波及全国的商战。

在央视轮番播出的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 数据显示,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举名列全国 大型商场第35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3年,亚细亚的营业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1992年1月,纪录片《商战》在中央台播放,震动全国,亚细亚的主人——王遂舟的名声也登上顶峰:每月有100家企业到亚细亚取经;中央领导、外省领导乃至外国首脑也被安排到亚细亚观光。

今天是个营业员,明天可能就是外派经理

曾经辉煌的亚细亚如何逐步衰落,众多专家、学者甚至是媒体已经做了众多分析。作为曾经亚细亚的一员,马先生有着自己的认识。

1998年,马先生离开亚细亚。用他的话说,“离职的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

其实早在1997年,亚细亚就开始露出衰败的迹象,从内部管理上来说,已开始出现混乱。马先生说,首先是工资发的跟不上趟;其次,人员调动频繁,今天只是个营业员,明天可能就被派去外地当总经理了。营业员“升级”总经理,背后是亚细亚的扩张。

1993年,当连锁经营的理念刚刚传入中国时,亚细亚已闻风而动,决心大举发展连锁霸业。1993年至1997年,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平均每4个月一家。其中,河南省内6家,以“亚细亚”命名,省外9家则命名为“仟村百货”。

“急速扩张之下,缺少后续人才支撑,“不像现在有专门的职业培训,营业员上阵总经理也就不足为怪了。”马先生如此评价。

正如许多急剧快速扩张的连锁企业一样,亚细亚也未能幸免经营管理不善与巨额债务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全国各地的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倒闭,2000年9月,郑州中院依法裁定郑州亚细亚破产。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