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我校“郑大人物”张效房教授为眼科事业奉献一生的报道
为庆祝办学92周年暨合校20年,弘扬“求是 担当”的郑大校训和“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大力宣传学校92年风雨弦歌的办学历程和历代郑大人惟精惟勤的精神风貌,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党委宣传部于近期开设了“郑大人物”专栏。7月24日,第二篇“郑大人物”以全媒体形式推出,讲述了百岁老人、第一附属医院张效房教授为眼科事业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该文一经发布,获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网、学习强国平台、大河报、大河网、大象新闻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现将相关媒体报道转载如下。
2020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75年来,郑州大学一附院张效房教授如一棵苍翠挺拔的青松,矗立在我国眼科事业的大地上,用精湛医术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用无悔选择为眼科事业奉献了一生。“活着就应该有所贡献,我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祖国,要对得起鼓励我、培养我、领导我的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言,朴实无华,有力诠释了张效房教授一生的为医情怀。
张效房出生于1920年,1945年毕业于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49年任医学院眼科讲师兼医院眼科主任,1978年任教授及主任医师,1992年退休返聘。2020年100岁高龄的张效房教授在校工作已75年之久。可以说,张效房的从医历程一直伴随着郑大医学院及郑大一附院的发展、成长与壮大。
1939年,张效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自入学伊始,就进入了半工半读的生活状态。“那个时候生活艰苦,没有笔记本,没有钢笔,没有墨水,我们就想办法,用染衣服的染料,化成水,把木棒削尖当钢笔蘸着写。” 张效房回忆道,“那时我们认真学习不是为了考学位,而是为了学好医学去救国。”
抗战期间一些同学投笔从戎,张效房则选择学好医学,为人民治疗疾病,为病员治疗伤患,在后方为抗日战争服务,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人们常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生命。眼睛健康与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张效房教授倾其一生为无数眼疾患者带来光明,被誉为国内眼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眼科界赢得了很多荣誉。
2015年 3月14日晚,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效房作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荣获2015全国“最美医生”称号,受邀参加颁奖典礼并登台领奖。在颁奖现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充分肯定了张效房教授的工作。他说,中国为全球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沙眼的病因,这一发现让全球数百万人避免了失明,这都离不开张效房教授的贡献。
2018年3月29日晚,2018“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揭晓,十位温暖人心的河南好人与一个模范群体获此殊荣。为眼科医学作出贡献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效房教授入选其中。
自1955年开始,张效房教授经过连续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其中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摘出法等,眼科界曾称为“张效房法”(见《眼科检查与诊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电子计算机自动绘图定位法,以及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手术等都是国际上开展最早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眼内异物的定位和摘出”获“优秀成果奖”。这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在张效房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张效房法’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在国内外获得广泛推广,造福患者数以万计。
20世纪末,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县医院甚至一些地市医院)不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张效房教授将国外引进一种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和简化。此手术方法简便,效果良好,费用低廉,基层眼科医生都能开展,特别适合于我国基层医院。据调查统计,白内障目前已经不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了,其中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推广“功不可没”。
20世纪末,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原因。当时的手术方法复杂,操作困难,效果较差,或则需特殊设备,我国大多数基层医不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张效房教授将国外引进一种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和简化。此手术方法简便、一学就会,不需任何特殊设备,效果良好,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手术相媲美;费用低廉,基层眼科医生都能开展。据调查统计,白内障目前已经不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了。上世纪末,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是300(每百万人口),目前已提高到了3000,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而其中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推广“功不可没”。
“济世以术,术精怀虚且名高行谨;立心以仁,令闻令望而弦歌不辍。”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张效房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99岁高龄的张效房坚持每周一、三、五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上班,周二坐诊,周四查房。他总是像年轻医生一样加班加点,尽量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看起来似乎是“铁打”的老专家,其实是一位做过十多次手术的癌症患者。在最危险的一次肾脏摘除手术成功后,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宝贵。所以,几乎每个白天他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后继续修改论文。 “少活几年没关系,我已经活了99年了。我一定要抓紧时间报答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技术,他心里却始终有一个心愿,“我想趁我还有精力的时候,把我的所学、所有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时间不多了,我自己知道,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 这个心愿就是完成一本书——《张效房眼外伤学》。
被誉为眼科界不老松的张效房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学生们不仅获得了过硬的知识,更是从导师身上学习到了可贵的精神品质。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眼科门诊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在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张效房常说,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 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从医,他救人无数,开创多个第一;育人,他桃李天下,活到老学到老。期颐之岁,桩椿不老,霞映满天。
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777286/5698450?from=timeline
2020年7月24日 新华社客户端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275258?channel=weixin&from=timeline
2020年7月24日 光明网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链接: http://share.gmw.cn/difang/ha/2020-07/24/content_34027978.htm?from=timeline
2020年7月25日 学习强国平台
2020年7月24日 大河网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链接: https://4g.dahe.cn/edu/20200724694207?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7月25日 大河报客户端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链接: 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1560008?newsId=1560008&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7月25日 大河报网
一百岁的郑大人,一辈子的郑大情
链接: https://www.dahebao.cn/news/1560008?cid=1560008&from=timeline
2020年7月26日 大象新闻
眼科泰斗张效房:百岁老人75年的医学人生
链接: https://www.hntv.tv/sehui/article/1/1287204291467153408?t=181eb352a60041665ad8ef5ebd3d7abf&source=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