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退休后成社区“管家婆” 自费帮居民办事
老丁名叫丁莉,今年72岁,住在郑州西工房社区退休22年,她一直没闲着
社区里的事,大到修路装灯,小到清洁卫生,她都一管到底2300多户居民几乎都认识她
居民们敬佩她,有啥事也都喜欢找她老丁却说,“我老了,要是能多几个老丁就好了”
河南商报记者周坤锋
来尘世走一遭,对很多人来说,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已属不易。但有些人却在尽力伸展着自己的枝叶,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带来阴凉,遮蔽着身边的人甚至陌生的过客。
郑州市西工房社区的丁莉,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人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社区居民,也给她贴上了一个充满敬意的标签——“有啥事,找老丁”。
人物
2300多户居民
几乎都认识老丁
西工房社区位于郑州市中原路与京广路交叉口西南,建于1989年,在整个郑州市是数得着的老社区。
进入社区,水泥路虽称不上十分平坦,但也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物品归置得当。路边,几位居民坐在藤椅上,正享受着午后的闲适时光。
当被问及丁莉老师,一位居民有点错愕,“丁莉老师?”之后又恍然大悟,“你说的是老丁吧?我们都叫她老丁。”
居民张先生打趣道,“你们叫丁莉老师太正式了,你要说找老丁,这社区2300多户居民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喏,那儿呢。”张先生往西指了指,“扫地的那个就是,她就闲不住。”
记者抬眼望去,老丁正右手持笤帚,左手拿撮箕,搜寻着墙根及树下的烟头、塑料袋,然后倒进垃圾箱中。“(社区里)有清洁工,但(打扫)可能会有遗漏,我再清清,呵呵!”老丁的笑声很爽朗,穿戴干净利落。
事迹
社区的事没有她不管的
老丁今年72岁,从事财务工作多年,1993年退休。别人退休后都是安享晚年,她却开始了自己的另类人生:社区里的事,大到修路装灯,小到清洁卫生,她都管,而且一管到底。
社区的居民多为铁路行车一线工人,“迟到1分钟,整条陇海线都可能停工。”但几年前小区没通燃气,“很多人早上连口热饭都吃不到”。
老丁说,如果有燃气,职工不仅吃饭方便,做饭成本还低。2005年起,她开始来回奔波为小区安装燃气。社区、办事处、铁路局,她一个一个地磨,甚至还对领导拍了桌子。“电话费、材料复印费,全部是我自掏腰包。”那时,她的退休工资才几百元。
2006年,燃气批下来了。40多栋楼,她又挨家挨户劝说安装。“下着大雨,我蹚着齐膝深的水去给那几个‘钉子户’做工作,又骑着自行车到南阳新村找工人。”工人来了,她还得买烟沏茶地“伺候”着。
一年后,社区居民终于告别了“劈柴烧煤”的日子。
没有路灯,她去申请;道路坑洼,她去要钱;谁家有难,她去帮扶;邻里矛盾,她去调解……她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忙碌又充实。
评价
“有啥事,找老丁”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老丁快人快语,说话直爽大气,“敢说,也能说。”居民王先生提起她,直竖大拇指。社区里谁要是乱扔乱放,被她看见,“免不了挨一顿吵”。
一次,一名租户把煤球倒进了垃圾桶,由于火没有完全熄灭,被老丁训了一顿,“要是引起火灾咋整?都不会弄灭再扔?”训归训,之后还是老丁自己端来水,浇灭了火。
老丁的监督和身体力行,换来的是老社区的“新”面貌。
“刀子嘴,豆腐心。”王先生这样评价老丁,“她就见不得谁有点难处。”社区有一对退休的哑夫妻没房子住,老丁忙前忙后,写材料、递申请,为老两口争取到了廉租房补贴。
对于陌生人,她也会“路见不平仗义出手”。上个月,在火车站西广场,一辆拉了七八个农民工的面包车被一个中年男子扣押了行车证和驾驶证,看着几个农民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表情,老丁忍不住了,“你是执法人员吗?你的制服呢?证件呢?”随后她又叫来了警察。男子见状,扔下证就跑了。
由于“好管闲事”,现在她的家都成了办公室,而居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啥事,找老丁”。
愿望
能多几个老丁就好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20多岁的姑娘,到现在的古稀老人,老丁虽不生于斯,但却长于斯,“对这里很有感情,这里的人也很信任我。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70多岁的她从自己楼下扫雪一直扫到东大门。这段路,少说也有一千米。大年三十,她还吵着要跟巡防队员去火车站给旅客送饺子。
“百姓心中有杆秤,从老到小都很拥戴我。”顿了顿,一直都笑脸盈盈的老丁突然变得消沉起来,“一件一件的事办过来,中间有多作难,我从来没给别人说过……”她突然捂着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
老丁说,她不是圣人,她所做的一切不求名不为利,但也希望能得到基本的理解。“老伴吵我,你整天搭工夫赔钱的,图个啥?女儿埋怨,你咋比总理还忙哩?更不用说被我训过的那些人了,见面都没个好脸色。”想到这些,老丁觉得很委屈。
捶捶腰,老丁叹道,“老了,有时候觉得力不从心。”虽没惊天动地,但每一件琐事都跟大伙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她已经坚持了20多年。“老丁老了,要是能多几个老丁,社区的居住环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应该会更好。”老丁说。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