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籍退伍老兵组成“淘粪兵团” 京城闯出名气

06.08.2015  18:46

豫籍“淘粪兵团”中南海里显身手

淘粪,是一个既脏又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然而,一个由河南籍退伍老兵组成的“淘粪兵团”,却因为活儿好,在京城闯出了名气,愣是把这个很多人看不上的工作,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从北京的城乡接合部做到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大楼……

不管活大活小,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碰上棘手活儿,就跳进化粪池,用手一点点淘;碰到老人、困难户,他们干脆不收钱;每周六上午,则是老兵们固定的义务劳动时间。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京城活跃着一支

豫籍“淘粪兵团

你好,我是老兵张喜忠,老家在河南新乡!”说完,他一个标准的军礼。

8月4日,北京天蓝如洗。在海淀区永定路旁一片平房前,张喜忠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向记者打招呼。他一双解放鞋,一身迷彩服,皮肤黝黑,一张嘴就是标准的河南话。

在他身后的大门旁,挂着“北京老兵服务保洁中心”的牌子。“我们的团队都是老兵,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河南籍的退伍军人。”张喜忠是“老兵”的创建者。

张喜忠今年57岁,老家在新乡太行山区贫困农村。他曾在北京卫戍区服役,1987年,张喜忠结束了6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他又回到北京打工,有一天,他路过城乡接合部,看到那里比较脏乱,下水道堵了也没人通。他顿时起了念头儿:“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淘粪、通下水道一定是个干事创业的好机会。”于是,他便借了3万块钱买了辆二手保洁车,干起了淘粪、通下水道的营生。

一开始,张喜忠是有活就接,给钱就干。他的“业务”也大部分集中在城乡接合部那些大牌保洁公司不愿意去的地方。“城乡接合部的卫生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开的价格也低。有时候跑了十几公里,弄得一身脏,只挣50块钱。

张喜忠承诺24小时,不管活大活小,随叫随到。碰到老人、困难户,干脆不收钱。海淀区东营房社区党支书李安山告诉记者,有一次,正好大年三十过年的时候,居民家中弄了一屋子屎汤子,找到居委会。“我就找到老张,他二话没说开车来了。从这个事儿上,感觉这个人比较实在,我很感动。

靠着这股不怕脏不怕苦的实诚劲儿,“老兵”渐渐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李安山不仅把整个社区的清淘保洁业务都交给了“老兵”,还主动帮助老张联系到十几家固定的大客户。“老兵”终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队伍也逐渐扩大了。如今老兵保洁22人的队伍中,有15名是来自河南的退伍军人。“我也是河南人,在四川当兵。退伍后听说老张这里缺人手就过来了。老张干活踏实,给河南人长脸。他对兄弟们也很好,我跟着老张干5年了,也介绍了几个河南的老兵过来一起干。”“老兵”成员王会崇说。

中南海里显身手

2009年4月,正和工人一起疏通下水道的张喜忠,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说中共中央办公楼下水道堵了,问他们能不能过去疏通一下。

那边人说找过几家大公司,都没有处理好。于是在网上找,说,嘿,还有一个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呢,就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过来谈谈?”挂掉电话后,张喜忠亦喜亦忧,“中南海的业务大公司都搞不定,我们能行吗?”他赶紧召集大伙集思广益研究工作方案。

按照要求,张喜忠提前把要参加这项工作的员工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发送到指定的号码。收到同意的回复后,第二天一大早,张喜忠就带着上报的骨干员工来到中共中央办公楼所在地。

检查很严格,门岗逐一比对人员信息后,放行他们到指定的区域。“进入中共中央办公楼以后,一看到工程图我就蒙了。”张喜忠说,中共中央办公室的化粪池跟别的化粪池不一样,池壁湿滑,清淘难度从来没有遇到过。

在大楼工程部的配合下,老张对下水道拥堵的原因展开细致排查,因为紧张,大冷天里张喜忠大汗淋漓。几个小时后,他终于从一个圆形过滤网上找到了原因。“那过滤网就跟个箅子一样,上面堵着纸和塑料袋。清理干净后,中南海办公楼的下水道终于疏通了。

张喜忠做梦都没想到,因为这次出色的表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新综合办公楼的化粪池清淘和管道疏通业务交给了“老兵”。“那边对我们很满意,就跟我们订了个合同,每半月去清理保养一次。负责人对我说,老兵,好好干吧!那一刻,我真的激动得想哭。

从此,“老兵”火了,河南淘粪工在京城名声大振,好运也从此接连而至。

今年6月份,我们老兵保洁又拿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合同,口口相传,许多国家部委、机关单位的物业部门也都知道了我们‘老兵’。所以八一大楼、武警总部、三军仪仗队、农业部……都跟我们签了常年服务合同。

张喜忠喜滋滋地把那个盖着“中共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等红章的合同取出来展示,像数珍宝一样, “这些合同是对我们这些退伍老兵的最大认可,也是最好的礼物。”张喜忠说。

北京市民:没见过他们这么实诚的!

在“老兵”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时传祥”字样的书法作品。长久以来,“老兵”们的榜样,就是这位被刘少奇接见过的淘粪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既是老兵们的“座右铭”,也是不得有违的“军令”。

老兵”团队规定,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殊困难户,全部免费服务。每周六上午,则是老兵们固定的义务劳动时间。

给河南老家的小学铺水泥路,为老家军属、残疾人和老人割麦,汶川救灾、云贵抗旱……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我爸专门掏了5万元买了3台水泵,带着老兵们在房山一干就是3天。”张喜忠的儿子张建新一脸骄傲地向记者展示这群退伍老兵抢险救灾的照片。

那次去给一个四合院通化粪池,半天通不了。那会儿是大夏天,那味儿又刺眼又呛鼻子,实在搞不定我扑通一声就跳进去,用手一点点往外淘。疏通后,那个老北京非得拉着我去吃花生米喝啤酒,说没见过我这么实诚的。”张喜忠回忆。

在市场经济洪流中摸爬滚打,敢打硬仗,仅仅是用好了部队教会的本事,而服务群众、回报社会,才是真正地永葆军人本色。”张喜忠说。

儿子加盟:“我淘粪,我骄傲

两年前,张建新在爸爸的劝说下放弃了软件开发的工作,回来帮“老兵”做管理。“刚开始他可犟,不想回来,嫌一个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去淘粪,很丢人。我对他说,淘粪不丢脸,我淘粪淘到中南海,淘到军委会办公楼,丢什么脸?看不起淘粪的,才丢脸!工作没有高低贵贱,我淘粪,我骄傲!

中国好人”“文明北京新市民”“2014北京榜样”“感动海淀十大人物”“新乡市十大优秀农民工”……如今,张喜忠早已名誉傍身。然而,最让他骄傲的荣誉则是“淘粪淘到中南海”。

我这辈子跟大粪有缘,淘大粪的工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的理想很简单,今后,我要买更好的设备,让‘老兵’不断学习新技术,把淘粪这件小事做到最好。

张建新说,“老兵”们赚的钱,很多都花在保洁设备上了。如今这支豫籍“淘粪团”拥有7辆环卫抽吸车、一辆高压管线清洗车、一辆应急排水作业车、一辆市政排水专用车,年产值150万元,上缴利税10万元。装备都很先进,可张喜忠与他的“弟兄们”却仍然吃住在平房里。

(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