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

30.09.2015  15:06

      1至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59亿元,同比增长12.6%;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44亿元,同比增长11.5%       9月14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许昌市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坚定不移”和“三上一提高”的基本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着力建设效益型、创新型、品牌型产业集聚区,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体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今年1至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59亿元,同比增长12.6%;1月至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44亿元,同比增长11.5%,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60%。       着力提升产业集群。重点抓好装备制造、再生金属加工、现代煤化工3个千亿元级主导产业培育;新制订了十大产业链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产业配套园,增强本地化配套能力和水平;每半年举行一次产业集聚区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坚持市四大班子观摩重点项目制度,协调督促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问题。       持续强化开放招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求每个产业集聚区年底前至少引进2个5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项目。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各县(市、区)一名党政主要领导在家主持工作,另一名主要领导集中精力外出招商,坚持每季度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一次专题招商活动。提高项目落地率,每季度对各县(市、区)招商引资情况进行通报,对已签约项目,抓好跟踪落实;对正在对接洽谈的项目,贴紧盯死,尽快达成意向。今年上半年,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80个,意向投资金额404亿元。       着力完善功能规划布局。在一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开展五规合一试点,因地制宜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和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的精准对接。各县(市、区)依托具有产业基础的重点镇,有序规划布局1—2个特色专业园区,形成与产业集聚区分工协作、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       着力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原电气谷、许昌尚集等拓展区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启动“两化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强化现代物流平台建设,重点加快中原电气谷电子商务物流园、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机械汽配大市场、魏都产业集聚区中棉物流园二期工程等项目,为主导产业提供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加快位于产业集聚区近期建设用地内的村庄搬迁改造,将产业集聚区公共租赁住房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融资计划,力争在产业集聚区新开工建设公租房1000套以上。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合理界定区镇管理职能,加快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制定出台了《许昌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奖惩办法》,研究建立“一体系六清单”制度,完善行政服务机制,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