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丨骑驴问“道”盘山村

23.07.2020  08:1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薛迎辉 王伟宾

黔之驴,无可用而食于虎。盘山从无驴到养驴,年入10万元而富于民。

今天,我们就讲讲盘山毛驴的故事。

“咱盘山是林州市任村镇的偏远山村,只能种小米、核桃等。”曾经让村党支部书记彭海明犯愁的是:资源不足又没产业,如何致富奔小康?

在安阳市妇联和林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帮扶下,经过调研考察,2017年村里决定养殖毛驴。各方筹款150万元,2018年盘山村从山东德州购进106头驴苗,建起自己的毛驴养殖场——盘山驴业。

看似一帆风顺的毛驴养殖,却一度遭遇“滑铁卢”。“原本想着山东那边回收,每头驴能净赚1500元。可突然告知,收购价要降,眼看成本都收不回来。”7月19日,71岁的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录回忆道,“我们是被逼上绝路了,总不能让一年的付出打水漂吧。”

“还不如杀驴卖肉呢。”一句气话,竟打开了思路。

说干就干,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村“两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销售渠道,终于把驴肉卖出去了。“没想到,结果还赚了10万元。我们也算因祸得福,可谓骑驴问‘道’谋产业了,当年也破天荒为每户发了一袋米和一壶油。”安阳市妇联驻盘山村第一书记张志琦感慨。

有了经验,2019年毛驴养殖加工收入近20万元,加上2017年投资10万元建成的红薯粉条加工厂,盘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增收2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增长到36万元。

“政府积极帮扶,又有了产业,俺农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特别是易地搬迁贫困户都住到镇上的新房子了。”驻村工作队员李明亮说。土地流转、金融贷款分红、公益岗位以及教育补贴等,贫困户彭存艳和女儿一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贫困户脱了贫,村子面貌换了新。“家里现在通水和天然气了,村里有了雨污管网,入村道路也可漂亮,还建了文化广场和游园。”村民王海风一脸自豪。

脱了贫的盘山,富而有志: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捐款明细贴在村务公开栏里,1000多人的小村,自发捐款达到4.65万元。

富起来的盘山,韵味十足:随着入村公路盘旋,一旁是石磨、石盘栏杆,一旁蔷薇花迎风摇曳,丝缕乡愁让人陶醉。

盘山变化被退休老村医王有禄写进了诗里:

“进入盘山村,面貌焕然新。深入农村第一线,风里工作雨里行……”

“下一步,我们要在稳定肉驴屠宰加工基础上加快农旅融合,希望通过古街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让村民卖出小米、花椒等特产。”彭海明描绘着未来图景。

采访手记

盘山村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典型缺水村,脱贫致富只能另辟蹊径。从村里第一家红薯粉条加工厂、林州第一家毛驴养殖场以及未来的旅游开发,从无到有、一个个“第一次”逐渐成为现实,盘山村走出一条骑驴问“道”式的产业壮大之路。

正如当年为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今日,盘山村人骑着“毛驴”一步步寻求致富奔小康之“道”。这“道”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更是红旗渠精神的应有之义。只要坚持这“道”走下去,盘山村就会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稳。

村庄名片

盘山村地处林州市任村镇东北部,因村内山路盘旋而得名。村子三面环山,西是露水河,靠近河北、山西,可谓登山望三省、鸡鸣听三省。全村450户1412人,仅有耕地1200亩。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7户35人,2016年整村脱贫,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