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双轮驱动 汇资源 “撑杆”飞跃

25.06.2014  14:28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河南经济社会巨轮高扬的船帆,借力引智,则如强劲东风,鼓动创新提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破浪前行。

“要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要求河南打好“自主创新牌”,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打好“自主创新牌”,不仅需要练好内功、提高创新能力,同样需要借力引智、汇聚更多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双轮驱动、比翼齐飞。

依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技术,鹤壁仕佳光子赶超日韩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与俄罗斯高校合作,新乡高远公司掌握公路养护核心技术;引进北京紫光优蓝公司高科技项目,年产超过50万台的智能机器人2015年将在焦作市诞生……

在新一轮发展中,河南正孜孜以求地汲取、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要素,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力求在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补“短板”双轮驱动

这是一个比拼创新实力的时代。

放眼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和技术转移犹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立足省内,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河南,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建设产业集聚区,更需要创新驱动。

一方是快速发展的渴望,一方是现实存在的短板。

缺乏大型科研机构、知名院校的智力支持,创新供给不够;政策缺乏吸引力,高端创新人才匮乏,这些都是我省自主创新的“先天不足”。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超120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作为内陆省份,世界500强企业来河南落户达121家,但建研发中心的却屈指可数。

在以创新为第一驱动要素的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正视不足,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借力引智已经成为河南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动力。

这意味着,我省将通过“鼓励自我创新”和“吸收外部成果”双轮驱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世界最大、最先进,也是唯一的1.8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国产“大飞机”项目120MN拉伸机侧梁……拥有众多世界“唯一”、“第一”光环的中信重工,正是得益于与德国西门子、丹麦史密斯、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开展合作,全方位吸收世界领先技术的“营养”,不仅完成了由“跟跑”到“领跑”的战略转型,也实现了从产业链低端到高端的飞跃。

在吸收外部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赢得突破性进展。和中信重工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尝到了借力引智、科技合作的甜头。

如今,借力引智已经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来自省科技厅的统计,目前,全省正在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超过500项,涉及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50多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结盟,预计可引进突破600多项新技术。其中,企业对外科技合作占了相当的份额。

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完世伟看来,加快“双轮”驱动,扩大对外科技开放合作,正在让全省自主创新列车“驶”入快车道。唯此,河南才能在区域竞争中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赢得先机和主动。

责任编辑:王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