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拜年 亲情暖四海

20.02.2015  18:30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登门拜访、电话寒暄、短信慰问,到现在的微信图文、微视频问候。

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更是将这种珍藏已久的情感寄托在一条条微信、一段段视频中。

“去年过年,哪首歌最流行?当然是《群发的我不回》。所以,今年我要把拜年微信做得与众不同。”2月18日,大年三十早晨8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四学生李泽琛就起了床,开始了一天的拜年。

走进他的“天地”,记者发现,不大的屋里,放了两台电脑,地下铺满了纵横交错的“线”,俨然一副科技小达人的模样。他拿出手机,边展示边对记者说:“我前几天就用微信把联系人通讯录分组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老师和亲戚,就等今天晚上发信息啦。”

“这些分组有什么用?”记者问。

李泽琛得意一笑,接着说道:“要与众不同,就要发一些和别人有共鸣的内容。比如说,我在太原市大南关小学上的小学,那给小学同学拜年,就必须写到校门口的文具店,写到文源巷里的小吃铺。当然,给家里人的也不一样,要用微视频,我给爸爸妈妈都拍了一段春节祝福语,发给亲人们。”

李泽琛的母亲王爱珍笑着对记者说:“过去,一个院子,我们都要挨家挨户拜年,现在少了,也就串串几个好朋友。今年,儿子教我们的拜年方式很新鲜,科技融入生活,把我们的祝福更形象地呈现了出来。”

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拜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最初的面对面登门拜访、磕头拜年,已逐渐转变为几年前颇为盛行的电话寒暄、短信慰问,现在,微信图文、微视频问候成为拜年的又一新趋势。而今年最大的变化是,红包当面发得也少了,微信、微博、支付宝的在线红包取而代之。

“与以往相比,今年过年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在线‘抢红包’。”大年初一上午,山西医科大学学生李洋与记者并肩坐在学校图书馆前,他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红包记录说道:“去年也有微信红包,但感觉没有今年这么火爆。这不,从昨天到今天,我抢了100多个红包,共计500多块钱。”

在李洋看来,这种“抢红包”的拜年方式,是新时代下大家感受“年味”的有趣表达。“这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拜年方式,毕竟有的时候,时间、空间都不允许面对面拜年,而科技带来的拜年新方式,比如‘微视频’‘抢红包’等,都可以表达情谊、寄托深情,烘托年味。”

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年”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李正东无法回国与家人团聚,只能将这种珍藏已久的情感寄托在一条条微信、一段段视频中。

除夕之夜,记者与李正东通过网络取得了联系,虽然美国与中国有12个小时的时差,但是他仍早早起床,按照中国的时间通过视频通话给父母拜年,他也在室友的帮助下录好了一段拜年视频,发给了“七大姑、八大姨”。

他说:“有了网络、有了微信,才能让远在美国的我有了与家人‘见面’的机会,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疏解了无法和家人团聚带来的孤寂感。”

采访因李正东“拜年任务”太多而不得不停止,但他给记者敲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告别语”——“明年,我一定要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

“拜年方式变了,但过年的情怀一直未变。”李洋告诉记者,他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包了饺子,贴了福字,放了鞭炮。“不管拜年的方式如何变化,但年的意义从未改变——阖家团聚、辞旧迎新。春运高峰,不就是因为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们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吗?过年了,人人都要回家,只为了和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这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情感,永不会变。”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