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推动经济稳中有为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编者按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十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努力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约请专家学者,谈谈对下一步我省经济工作的理解和思考。
要在关键领域奋发有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发展不放松。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立足省情,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奋发有为。
我省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抓住实施国家五大战略规划的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态势。但总体而言,我省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分化趋势十分明显:一是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之间出现分化,传统产业增速下滑,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明显反差,实体经济长时间低迷,企业盈利下滑,而大量资金脱实向虚,“脱实向房”。三是国有经济投资大增与民间投资下滑并存,到今年9月,全省国有控股投资增长60.9%,民间投资仅增长4.7%,国有投资高出民间投资56.2个百分点,冰火两重天。四是大城市房价火爆与中小城市库存严重并存,今年以来,郑州市房地产销售呈现空前“火热”,但其他省辖市和县城房地产销售依然冷清。五是区域之间出现分化,郑州市、开封市等产业基础和配套较好的地区以及平顶山、安阳等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工业低迷,而南阳、黄淮四市等传统农区则经济增长较快。此外,还出现了经济发展成就与群众获得感不足的反差。
稳中有为要着眼四个关键领域
总体来看,我省经济发展是希望和困难同在,潜力和压力并存。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必须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稳增长、稳预期、稳民生的同时,在关键领域奋发进取、有所作为。
必须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有所作为。我省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省的工业化仍然是一种没有经过充分集聚和分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的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只能脱胎于现代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要依赖于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发展。建设先进服务业大省必须以制造业大省为前提,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必须用先进制造业来装备,建设网络经济大省也必须依赖于先进制造业大省这个载体。因此,在产业明显分化,服务业、新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共同加快发展的局面下,我们必须聚焦先进制造业这个主动力,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在强化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聚各类创新人才,建设中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国家在我省集中布局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实际上就是一批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平台,要依托这些载体,有效集聚整合创新资源,使之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技术创新的动力最强,要深入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构建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创新人才的知识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以更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才。要建立创新容错机制,营造容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必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中心城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紧紧扭住中心城市这个主动力,以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化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同时,必须立足我省省情,顺应农民工将县级城市作为进城落户首选之地的意愿,着眼于拓展城市承载功能的新空间,开辟扩大有效投资的新途径,活化县级城市房地产库存,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推进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建设,走集中型和分散型相结合的城镇化路子。要高度关注区域分化的新趋势,强化产业基础和配套较好地区引领发展能力,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步伐,着力促进传统农区利用后发优势,按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进而成为下一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坚。
必须在基础性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改革要紧紧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围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基础性制度建设。要加快国企国资改革步伐,真正把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激发企业活力。要强化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让投资者、创业者有安全感。深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全面激活农业农村的各类要素和主体。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降低各类制度性成本。(刘云)
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新走向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省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全省煤炭关闭退出产能提前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压减炼钢产能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商品房去化周期缩短了5.1个月,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年降低企业成本830亿元左右。特别是在补短板方面,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战初显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依然艰巨,尤其是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困难,效益较差,债务风险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县城商品房库存较多,去化周期长,县级财政对房地产依赖严重,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落实
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7年河南经济工作,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要克服煤炭、钢铁价格上涨造成的不确定因素,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市场、法制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把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负债结构。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粮食供给宽松的有利时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这对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既是一个紧迫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我省要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的种植。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施种养加一体化,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带动优质种养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结合我省实际,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壮大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推进河南制造业品牌建设。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重点抓好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五大主导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促进服务业提高比重和水平。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坚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认真研究建立符合我省省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通过重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高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五,坚持以改革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改革的牛鼻子,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增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整体功能。同时,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要求,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省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成本降低,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程传兴)
加快改革步伐实现重点突破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着力加快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着力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其中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根本,没有改革的实质性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就缺乏动力,惠民生、防风险也不可持续。可以说,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必须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深化微观主体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深化微观主体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抓住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推进改革的机遇,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上述行业的国企改革,在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国企经营机制的实质性转换。与国企改革配套,积极争取、有序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敢于、善于处置“僵尸企业”,在进行实质性改革、真正转变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推进兼并重组。要妥善处置企业债务,把处置企业债务与国有资产流失区别开来。要坚持改革的公开公平公正,既要切实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以国有资产流失为名阻挠改革。要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确保下岗分流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仅靠老板个人及其家族管理是不够的,要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让企业的职工特别是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成为企业股东,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改革使企业从私有转变为集体共有,增强政治安全度。与此配套,要按照中央部署深化司法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切实保护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甄别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支持企业家安心创新创业。
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低、质量差,不仅导致产业布局分散,而且是科技教育不发达、扶贫攻坚难度大的重要原因。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导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让市场机制在城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作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和帮助农民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解除农民转移的后顾之忧。落实和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出台、落实促进土地流转、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系列政策,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边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郊区农业用地之间的置换机制,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合理增加郑州及其周边建设用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从根本上减轻郑州房价上涨压力。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加城镇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权重,引导支持更多的贫困地区人口到城镇就业居住,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降低扶贫开发的难度和风险,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
推进金融改革,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按照中央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有制金融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由实力强大的民营实体经济龙头企业牵头,同行业或关联行业的企业参与组建民营银行,发展以民营银行为主的风险投资,加快壮大金融豫军,积极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需求。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监管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民营银行发展的需要,防止和妥善处置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
在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政府有没有公信力,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能不能放心安心生产经营,一方面是看政府放管服改革进展如何,政策是不是真正落实,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贷款难、贷款贵等实际问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看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有没有逆转,解放思想的大环境有没有变化,民营经济的理论合法性问题是不是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往哪里引导。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方向引导,大家就感到有希望,前途光明,企业家就能安心创新创业;往封闭保守、不合时宜甚至走改革回头路的方向引导,大家就会感到疑惑迷茫,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就会感到恐惧,资金特别是企业家资源外流的势头就难以遏制,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必须注意舆论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方向,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民建和工商联联组会上的讲话,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营造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大环境,让企业家相信改革的大方向不会逆转,真正使他们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发展生产力的先导力量。(王永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