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苦劲”有余甘(人民论坛)
放假回家,父母准备了丰盛的晚饭,但面对满桌的鸡鸭鱼肉,真正印象深刻的却是一道清淡的拌苦菜。这菜入口苦涩,再品则转香,细嚼之后苦味散去,居然还透出一丝甘甜,口中清爽不已。
想起《新唐书》中的一个故事。唐朝开元年间丞相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二人关系很好,但严挺之非常厌恶萧诚的巧言谄媚,于是劝张九龄不要跟他来往。而张九龄却认为“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此时李泌提醒张九龄:您恰是靠正直敢言才从一介布衣官至宰相,现在怎么却喜欢“软美”之人呢?张九龄才如梦方醒。
品人之道犹如品佳肴,“软美”好似大鱼大肉,一口固是可喜,但多食必会厌腻,甚至有害;而“苦劲”却如一道清口的素菜,苦一瞬、甘满口,后劲悠扬、久而不散,使人回味悠长。
菜苦清口,人苦清心。作风要清正廉明,干部就必须吃得住“苦劲”。尤其是领导干部,接触的人免不了鱼龙混杂、苦甜各异,要抵御“软美”的糖衣炮弹,就得多听逆耳话、常走泥泞路,用坚强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克服近“软美”远“苦劲”的人性弱点。古人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作为干部,就应有“吃苦”“品苦”的自觉,经常用群众和现实的“苦劲”清心自警,避免“软美”的陷阱。
现实中,一些干部迷信左右逢源的“驭人之术”,挖空心思修炼“软美”功,对领导揣摩逢迎、阿谀拍马,处处顺着茬说、捋着毛干,而全然不顾工作如何做、群众如何想;对同事则你好我好大家好,遇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企图用含混态度塑造“好人缘”。可在政治大环境日益风清气正的当下,如果翻来覆去还总是“软美”的那一套,又怎能不让人看穿、看腻?
习惯“苦劲”,更需涵养“苦劲”。对干部来说,身上有一点直爽清新的“苦头儿”,就如画龙点睛之笔,可以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所谓“苦劲”,“苦”必不可少,“劲”更是其中要义,它代表着力道,让人回味无穷,尤其需要干部久久为功的修为。“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干部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有坚守耿直正派的“劲道”。
一些腐败分子落马后感叹,自己当初也是“钢板一块”,如果有坚持的劲头就走不到这一步。休畏流言嫌己“苦”,莫羡一时得意人,万不能因为名利的诱惑、不良的现象,就藏起了“苦”、泄掉了“劲”,偏离了正道。正如李泌所说,张九龄能成为一代贤相,也是因为始终坚持正直敢言,只有“苦劲”足,后劲才能足。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苦涩还是甘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味道。体味世间万物,同样也是甘苦各异,有的人抱着私欲尝,稍有苦口便退避三舍,难免陷入“软美”的泥潭;有的人怀着公心品,再苦涩也能坚守不弃,终能收获“苦劲”的余甘,成就有味道、有意义的人生。
(欢迎读者热忱投稿,来稿请投:[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