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构建面向时代的中国文论

26.08.2014  17:3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张清俐)8月16-17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际美学协会、 河南大学文学院 联合举办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学术研讨会在 河南大学 举行。与会近500位文学研究学者围绕如何构建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这一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思想交流。

  近年来,在文学理论研究者中,出现了强烈的“接地”呼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建平认为,这种呼声反映了理论界的一种状况,即过多的引进和抄袭外来理论,食洋不化。在任何时代,人们都是带着理论去与实际材料接触的。“接地”要用理论去“接”实际经验之“地”。而纵观理论史,理论以其逻辑的力量起着跨越时空的作用。

  新时期之后,我国文艺界对西方文论的接受存在时间上的倒错和理论上的倒错。有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反复论争 “中国文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中国文论西化”等议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焦虑。

  “中国文论失语症”最早提出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曹顺庆认为中国文论“失语症”的症状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话语,而没有自己的话语,或者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包括哲学、文学理论、历史理论等等)表达、沟通(交流)和解读的理论和方法。”所以要“确立中国文化自己的话语。”

  对此,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表示,对于中国的文艺实践而言,西方文论是另一套话语体系。我国文学理论实现西方文论的现代转换应以我国原有文艺理论资源为前提,使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得以发展,并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如何构建面向时代的中国文论话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念然认为,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批评形态的设计需要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具体特点出发,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建设应更加重视在探索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近代化、现代化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将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资源有效并快速融入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建构中来,在古学、西潮与新知之间努力实现接受“间距”的消解,从而实现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内在自由。

  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邓新华具体分析说,中国传统的文论与美学,过去由于它的思维方式与话语表达方式与西方文论与美学存在着的明显差异,也由于意识形态介入和社会文化变革的需求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摈弃在中国文论与美学的现代化进程之外。现在,一旦学界认识到具有“诗性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中国传统文论与美学和崇尚逻辑和抽象思辨的西方文论与美学同样具有真理性,同样属于文论与美学的“多样性”表现的时候,中国传统文论与美学将走出长期被边缘化的困境,积极参加到新世纪中国文论与美学的现代化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