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钱 社会化保洁真干净

06.11.2014  10:54
   

  精心规划建设后的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郭佛村干净整洁,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改造前的郭佛村垃圾遍地,杂乱不堪。(记者 史长来 摄)

  11月4日,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在通许县冯庄乡马庄村,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村保洁员康东轩,正挥着扫把,清扫道路上的落叶。

  “大兄弟,这院墙外菜畦儿上的落叶你也得清啊,看着多不舒服。”一位大娘路过时提醒。

  “还没来得及,放心!”康东轩回答。很快,他负责的三条街清扫完毕,不留死角,整洁清爽。

  不远处,罗会顺夫妇在自家院子晾晒红薯芡粉,4岁的小孙女在大门口玩泥土。“多亏保洁员及时清理。要搁从前,垃圾门口堆,苍蝇满天飞,别说院门儿,连窗户都不敢开呢!”罗会顺笑得一脸满足。

  在开封乡村采访,时常可以看到村民积极监督、保洁员认真负责的互动场面。

  “这是因为开封正在探索农村保洁服务社会化,目的是让农村环境整治变得更规范、更持久。”见记者一脸诧异,开封市委农办副主任陈斌解释道,“垃圾围村”是影响农村环境的最大障碍,集中整治必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

  为此,各县区通过试点探索,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农村保洁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由市县出资金大头、乡镇配套,村里按照每人每年6元~10元的标准象征性收取保洁费,约折合每人每天出3分钱。

  点滴的支出,却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监督和参与卫生保洁的积极性。

  在尉氏县邢庄乡郭佛村,一块3.5亩的人工湿地蒲草摇曳。全村的生活污水在这里经过三级自然净化后,变成清水汇聚成鱼塘。湿地一旁,是村中心广场,墙体彩绘农家画韵味悠长,几位老人正斜倚在长椅上晒太阳。

  庄头镇高寨村拥有千亩供港蔬菜基地。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晾晒辣椒,一片火红映照着洁净的乡野。“借村道晾晒的村民,随后都会自觉清理留下的杂物。”尉氏县庄头镇党委书记张慧霞说。

  然而,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还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历史欠账不可能一蹴而就。

   难题如何求解?

  按照“全域整治、示范引领,串点成线、整体提升”的创新思路,开封在探索建立农村环境改善长效保洁机制的基础上,以小城镇为中心,以示范村为节点,以国道、省道、县道为轴线,着力打造具有开封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目前,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各县区分别打造出一条包含5个以上示范点的精品线路,“”有特色,“线”有美景。

  位于通许县长智镇以西3公里的岳寨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绿树白墙、鲜花争艳,村后的岳家湖生态园碧波荡漾、杨柳依依,依托当地有据可查的岳飞历史文化,村容村貌在升级。

  “谁能想象,这里之前就是几个废弃的砖窑场?”岳寨村村委会主任岳从超说,依托岳家湖,村里正筹划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发展现代农业。

  “这些,都离不开农村环境的改善。”尉氏县委农办主任王军治说,为了进一步实现农村保洁市场化、制度化、常态化,县里正在与北京一家保洁公司洽谈,近期有望将全县的农村保洁权整体拍卖,让专业的服务还新农村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记者 杜君 苑海震)

   记者感言

  农村环境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所谓万事开头难,在此次开展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中,将长期遗留的“脏乱差”进行一次彻底改观是基本,如何管理好、保持好才是关键。

  开封市按照“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三有机制”原则,不但建立起一个财政预算作保障的投入机制,建立了一套宣传教育、责任划分、门前三包、明确奖惩相结合的保洁管护制度,更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探索村庄卫生保洁服务的社会化,日常保洁做到规范化运行,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如今,又大胆提出将村庄保洁权进行公开拍卖,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保洁的市场化、制度化、常态化,将为美丽河南、宜居乡村的建设提供机制保障。(记者 杜君 苑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