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演月】专家研讨河南豫剧院一团演出三剧目

18.03.2016  11:49

盛世两会驭东风,京城无处不飞花。恰逢全国“两会”召开,举世瞩目,中国已经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中央,北京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值此期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也春风得意,走进了北京,登上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的首都舞台。一台台耳熟能详的豫剧经典传统戏《五世请缨》、《花木兰》、《三哭殿》连续唱响京城,成为首都观众和广大戏迷热议的话题;戏曲演出久别的词汇“一票难求”、“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等诸多用语,不断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跟踪报道上;这一幕幕梨园盛况、喜人景象,妆点了首都的缤纷春光,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和谐氛围。

豫剧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发源于河南本土,根植于河南沃土,苍翠挺拔立中州,枝繁叶茂遍神州。一方面,它不断摄取、汲取着中原文化的丰厚养分,成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传承、传播着中原文化,使之遍及13个省区,成为我国分布地域最广且最有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历数千载文化积淀而魅力独具,经200年世事沧桑而风情尤娆,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称得上是中原文化的瑰宝,中州艺苑的奇葩。这次旨在“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展示豫剧名家名剧风采”的展演活动,来自河南、新疆、安徽、山西、河北、北京等地13个演出院团的23场豫剧大戏(含名家名段折子戏专场暨活动启动仪式)连贯登场,其阵容强大,规模盛大,声势浩大,艺术博大,可谓盛况空前,无疑是中国豫剧的一次大阅兵、大展示、大交流。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作为领航第一梯队的河南豫剧院一团,在圆满完成《五世请缨》、《花木兰》、《三哭殿》三场精彩的演出之后,于3月16日上午9时在北京山水宾馆召开了专家座谈会。来自首都的著名文艺评论家康式昭、王安葵、赓续华,青年评论家张之薇、李志远、景俊美、刘茜等专家学者,对一团的三台展演剧目进行了切中肯綮的总结点评。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兼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王惠首先对一团的演出情况作了汇报:“乘着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的东风,我们河南豫剧院一团作为此次活动的首演剧团,为首都各界观众奉献了三台精心准备的豫剧经典传统剧目,既有忠烈千秋杨家将的慷慨壮歌——《五世请缨》,也有芳名百世谱传奇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还有贞观家事和为贵的传世佳话——《三哭殿》。这三部戏历经几代艺术家60多年倾情演绎而久演不衰、魅力不减,其中的不少唱段观众们耳熟能详、广为传唱,不仅为广大戏迷增添了余音绕梁的中州豫韵,也为各界观众留下了极具中原特色的文化记忆。

王惠表示:“这次晋京演出,既是展演与交流,更是学习与取经,殷切希望诸位领导和专家能够在一团的流派传承、剧目创派、表演表现、机制创新等方面,把脉问诊寻症结,对症下药开良方,推动和促进我们的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按照豫剧院的现有分工和传统分类,一团以“编演传统豫剧剧目,推陈出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要任务,这次推出的三台剧目都是豫剧优秀传统剧目的典范之作,也是一团久负盛名的代表之作。进京之前,对三台剧目进行了全新的舞美设计和加工排练,去粗求精,删繁就简,力争使之更加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历经全团上下共同努力,始有今日之舞台呈现。

会上,著名文艺评论家康式昭认为:“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一团的演出让我看到了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为求获奖,而是传承保留。一是保留在舞台上,常演常新;二是保留在观众心目中;三是保留在戏曲发展的史册当中。《五世请缨》让我看到了保留剧目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著名评论家王安葵表示:“这次活动彰显了各个团的优点和性格,一团演保留剧目堪称经典。推介出更多演员、剧目和流派,以自身的行动回报了国家和人民。

这次座谈会结合了老中青三代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这次演出进行总结和评论。《五世请缨》充分展示豫剧唱腔的内容,在思想层面上高扬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巾帼风采,不仅是艺术形式,还有思想感染,主流价值观对观众都产生巨大影响。《花木兰》场面饱满,节奏张弛相间,写情写理,唱词易俗但俗中有雅,传承常派,紧跟时代。《三哭殿》各行当一应俱全,行当、唱段、身段、感情样样俱佳。

座谈会由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主持,豫剧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青等领导参加。

这次座谈会召开之后,还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演出院团的20场豫剧大戏分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长安大戏院和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专家座谈会也将会在各团演出完毕后以团为单位陆续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