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百岁老人和儿子相继签下遗体捐献 系第一高龄

08.05.2014  18:08

张宏若老人身体很好,常做运动,她说扩胸对预防心肌梗塞有好处。

张宏若老人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张宏若老人介绍申请登记表的签字细则。

 “最近几年,自愿捐献遗体的市民多了起来,但100岁的老人要捐献,还包括她的两个儿子,这样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昨日上午,在西站路月季公园附近某家属院的一户人家,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红十字医用组织库中心”的卜国伟感慨道。上午10点左右,在这个家庭,一位100岁高龄的老人和她的两个儿子,郑重地在《郑州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各自的姓名。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实习生 代爽 文/图

  百岁老人自己编早操,每天做10多分钟

  5月7日上午9点,郑州晚报记者来到张宏若老人家中。前不久的一次采访,记者结识了老人的二儿子王枚,了解到老人的心愿,当时他们已经向市红十字会询问了捐献遗体的具体事项,并按要求做了各种准备。

  此时,张宏若老人刚刚做完按摩,正在屋里活动身体。老人精神矍铄,满头白发梳理得纹丝不乱,见了我们微笑着一一点头。王枚说,母亲是一名园艺工程师,73岁时才退休。老人1914年出生,今年正好百岁。

  老人身体很好,活动自如,眼不花,很健谈,虽然右耳听力有些下降,但正常说话都能听清。在两个儿子的记忆中,这么多年,母亲上过二三次医院,平时基本没有用过什么药物。谈到养生之道,他们说,母亲一直吃素,主要是五谷杂粮。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很充实,早上自然醒,在床上按摩一个多小时,然后喝水、活动、吃饭,接着去旁边的月季公园遛弯,找老邻居聊聊天。她自己还编排了一套早操,每天都要做上10多分钟。这套操包括全身运动,扩胸是其中重要内容。老人说扩胸对预防心肌梗塞有好处。

  20多年前就让儿子联系过捐献遗体

  1962年,老人的老伴因病去世,当时她48岁,自己带着孩子们艰难过活。老人非常要强,轻易不肯麻烦别人。后来儿子们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她依然勤俭持家。至今她还保持着自己做家务的习惯:扫地、擦桌子、收拾屋子。她的业余爱好是看报纸和历史方面的书,电视只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现在她主要跟着二儿子王枚在东区生活。天气暖和了,就搬到西郊自己的房子,一个亲戚给她做饭,晚上陪护。

  “只要能活动,我就不能躺在床上。我不做活死人,不用儿女替我操心。” 张宏若把身后事看得很淡,20多年前就让儿子联系过捐献遗体,但没有找到接收单位,未果。

  “任何事情要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他人

  老人之所以想要捐献遗体,是认为如果死后,一些器官还能给需要的人用,遗体还可以做医学研究,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人死了,就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死人何必跟活人争夺空间?”老人一直坚持自己的意愿,催着儿子跑这件事,唯恐自己哪一天走了,这个心愿实现不了。

  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他们不仅理解和支持母亲的想法,还都决定将自己的遗体也捐献给红十字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所以,66岁的大儿子和64岁的二儿子,不约而同,成为母亲的追随者。

  在登记表上签完字,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人与人不同,人与人意识也不同,跟着什么人学什么事,不管是任何事,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他人。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张宏若老人是省会目前登记在册的年龄最大的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