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天日120年的甲骨文仍“高冷”?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
重见天日120年的甲骨文仍“高冷”?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
关于甲骨文的文创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你的姓氏用甲骨文怎么写?甲骨文的文创你见过吗?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今,整整120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如何让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建议中小学适当安排甲骨文普及课程
最近,河南博物院一个露天的中国文字展,吸引观众络绎不绝。通过数十块图片展板,观众得以了解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以来汉字的演变历程。其中的甲骨文展板前,不时有人感叹道:“原来甲骨文的‘心’字真像一颗心脏啊!”“甲骨文的‘水’和‘山’,看上去就是山水的模样!”
马萧林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中华文明的记录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几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筚路蓝缕,发掘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发现甲骨文单字4500多个,其中可完全释读的有1000多字。
他说,近年来,随着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开馆、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事件的呈现,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甲骨文宣传推广热潮。但还不够,没有形成统一的、富有成效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宣传推广的机制,公众仍对汉字文化知之甚少。
马萧林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适当安排甲骨文普及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甲骨文选修课程;甲骨收藏单位、博物馆和各类媒体要利用各自优势,充分展示、宣传推广甲骨文知识和甲骨文化;教育部门在甲骨文发现地安阳开展试点工作,然后总结经验逐渐向全省和全国推广。
“宣传推广甲骨文可以使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加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萧林说。
“以前看得蒙现在看到萌”,甲骨文文创受追捧
“把名字以甲骨文方式刻出来比较好玩,萌萌哒”“是时候让甲骨文火一把了,期待甲骨文的表情包和动画系列”“如此远古的文字,以前看得蒙,现在看到萌,太形象生动了”……这是网友见到甲骨文文创产品后的留言。
河南博物院文创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发甲骨文文创,有甲骨文书签、DIY甲骨文姓氏纪念币、甲骨文姓氏文化衫等十余种产品,深受年轻人欢迎。配合博物院内的生肖展,他们还策划了甲骨文生肖雕版印刷体验,观众经常是排长队体验。
眼下,河南博物院的团队正在探索深化文字文创产品的开发,并希望尝试甲骨文系列儿童剧,让甲骨文在今天“活起来”。
在甲骨文的宣传推广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脚步从未停歇。
一个多月前,《甲骨文常用字字典》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发,这是一本由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面向的读者是书法爱好者和古文字爱好者,甲骨文和现代汉语通用字可以对照,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李宽生说,作为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不仅对甲骨文进行了系统直观的展示,还开展有甲骨文书法展等社会活动,面向大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开设的甲骨学堂,每周末都通过免费课程让公众感受甲骨文的文化魅力。
古文字专家建议河南打好“汉字文化牌”
听到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建议,著名古文字研究专家、河南大学教授王蕴智表示支持,并提出,河南应该打好“汉字文化牌”。
“古老的中华汉字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象征,最早在中原大地上孕育、成熟并被世代传承。”王蕴智说,根据文献传说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发明文字,至今在中原大地上还留下一处处仓颉庙、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迹,濮阳市南乐县梁村乡吴村传说是仓颉的故里;河南上蔡人李斯身为秦相,曾经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说文解字》是许慎晚年在家乡召陵(今属漯河市召陵区)完成的;近现代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的发现,更开创了中国古文字及汉字学研究、殷商文化及中原文明研究的新天地。
王蕴智建议,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优化资源,制定规划新的有关汉字文化建设项目,争取把未来的中原家乡建设成为汉字文化学术研究中心、面向世界的汉字文化交流中心、信息开发中心和汉字文化遗产圣地旅游的目的地。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