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个关键字认识河南
不管您是否是河南人,翻开您的家谱,都可以找到您家族的中原印记;不管您是否喜欢河南,没有河南的历史,中华文明五千年没有中断,只能成为空话。中国历史上,有更长的“河南时刻”;中国的文化中,有更多的“河南元素”。中原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与中华文化最契合的文化。中原文化不但有其地域特点,而且在更多层面上就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而这样的文化属性,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并不常见。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其关键核心的是“正”“中”“根”“干”“圣”五个字,这五个字代表了中原文化的本质特征,也使我们对中原文化的主要特色的认识更加清晰。
关键字之一:正
正,可以理解为“正宗”“典型”“标准”,也可以称之为“缩影”。我在2011年的中(河南)韩友好周上的主旨发言中,提出了“让韩国游客到河南寻找正宗的中国”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实际上,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只有河南与中国最为相似,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河南“正”的特点,即正文化,表现在人口、农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此外,河南的形象与国人的形象极其相似,也面临着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责任,以及改善区域形象的重要任务。
关键字之二:中
中,可以理解为位置“居中”,以“中和”为准则,以“中庸”为标准。
中,既是国名,又是民族名,中与中国、中华民族的关系,是其他字都无可替代的。河南古称“中原”“中州”“中土”“中夏”。西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所讲的最早的中国,是以洛阳为核心的嵩洛地区。登封告成的周公测景台确定了“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而成为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因此“问鼎中原”“逐鹿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风景线;河南也成为“道里所均”、“四时所交”“阴阳所和”“风雨所会”的体现东方特色宇宙观产生的地方。
由居中的地理概念,成为中国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种哲学思考,甚或成为中国人品性的追求,即中庸、中和、中正。河南是“中文化”的诞生地,长期浸润着“中”的理念,使河南人观念上趋于中和,勤劳、平和、宽厚已成为河南人的品性。河南人“中”不离口,“中”在河南地方话中,是用词最简洁、内涵最为丰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关键字之三:根
根,可以理解为“根源”“根本”,也就是“源头”“最早”,也可以说河南是中国人的老家,是中国人的家园。
河南“根”的特点,就是根文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河南为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活动地。二是河南为中华姓氏的主要祖根地。三是河南为中华姓氏的重要郡望地。四是河南为客家先民南迁的纪念地。五是闽台先民的老家在“光州固始”。总之,河南是中国人的老家,任何人只要翻开家谱,只要其祖先有光耀的历史,都会和河南联在一起。
关键字之四:干
干,可以理解为“主干”“核心”,也就是“高度”,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河南“干”的特点,即干文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河南时刻”。“河图洛书”,不能不讲孟津与洛宁;“大禹治水”,不能不讲登封等等,类似的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比比皆是,在中原大地上演了历史大剧,这样的时刻无疑是“河南时刻”,表明在历史的这一时段,没有河南,历史就会重写;离开河南,就无法讲清历史。二是河南“分量”。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占4个,其中郑州是商代毫都、隞都,也是郑韩两国的都城;开封是八朝古都,其中北宋都城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繁盛的顶点;安阳是六朝古都,其中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内涵极为丰富,代表了中国青铜文化的顶峰;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以汉唐文明,与西安并称于世。这就是河南城市的分量,一个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并列的分量,一个影响世界走向,高度体现中国文化鼎盛的“河南分量”。
关键字之五:圣
圣,代表了东方文明与中华文化的源头与主流。
河南“圣”的特点,即圣文化,是由圣地、圣城、圣河、圣贤等系列圣品牌构成,“朝圣”是一切对中华文化、华夏历史文明崇敬的爱好者,所必须带着一个虔诚的心,来到这里进行探访研习之旅的神圣行动。因为洛阳是圣城,黄河为圣河,嵩山为圣山,河南为圣地。河南的圣地,是圣河、圣山、圣城等圣文化系列构成的结果,也反映了河南历史文化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高度,最能代表文化成就的是名人。
在二十四史中,有列传的名人5700余人,仅汉、唐、宋、明4个朝代,河南籍名人就达912人,占总数的15.8%,名列各省第一。在文献中,有籍贯可考的宰相共1037人,河南籍宰相高达220人,占各省总数第一。河南有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等。古人中有远大志向的仁人志士,成大业者要到中原,干大事者要到中原,谋大业者要到中原,出大名者要到中原,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印记,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用“正”“中”“根”“干”“圣”五个字,表达河南的历史与文化,是希望加深对中原文化本质的认识。换句话说,正文化、中文化、根文化、干文化、圣文化,为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特征。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