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粮仓丰盈

30.06.2014  12:32
      张协和往常一样,头顶着烈日在地头蹲守,他扳着指头算了算,“从2号到现在半个多月了,连个火警电话都没接到过。”

      张协是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工会主席,“三夏”以来,他的新头衔是秸秆禁烧应急机动队队长,带领7名队员携带设备和全镇下设的8个禁烧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处置突发的火情。然而,让他欣慰的是,夏收结束,秋季作物亦耕种完毕,全镇各个指挥部未发现一处明火。

      在记者的走访中,似乎为张协心中的欣慰找到了确切的答案。在相树张村,种粮大户张全安抓起一把经雨水浸泡后根部已发黑的秸秆说:“今年700多亩地亩产都超过1200斤,是得了这个(秸秆)的好处,保墒、除草、防板结不说,二次还田后就变成有机肥了,两季(夏秋)能少上七八十斤肥料。”

      “少花钱产量高,现在让咱烧(秸秆)咱也不烧。”张全安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群众对秸秆禁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心声。

      谈及李集镇秸秆禁烧缘何能取得历年来最好效果时,奔波在地头、身着迷彩服的李集镇党委书记刘永红说,一方面,经过连续多年的禁烧,老百姓利用秸秆自觉还田的耕作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农业收割机械化还田程度不断得到提升,并利用秸秆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

      而事实上,李集镇利用秸秆还田达到禁烧增产的目的,只是漯河市51个乡镇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夏季开始,漯河市提出三年实现全面禁烧的目标。2013年,漯河市取得了夏季无焚烧、秋季着火点全省最少的秸秆禁烧好成绩,走在全省前列。而今年“三夏”,全市各地未发现一处着火点,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据初步估算,漯河市夏秋两季秸秆还田相当于在每亩地投入了约80斤复合肥,全市230多万亩耕地,两季秸秆还田等同投入了8万多吨复合肥,约节省投资1.8亿元,并且带来了粮食亩产的逐年增加,小麦单产3年增产近100斤。经该市农业部门估算,今年该市夏粮亩均单产可达510公斤。

      “漯河市在秸秆禁烧的综合利用上,突出‘堵、疏’并重。”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威说,“堵”就是强化宣传造势,建立责任工作制,严格奖罚;“疏”就是以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机化示范市为平台,扩大农机装备总量,推广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目前,该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上去了,禁烧的任务和压力自然就降下来了。”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说,“从目前来看,我们实现三年全面禁烧这一目标不成问题。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最终目的是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漯河生态宜居名城一片洁净的天空,树食品名城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