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图】

04.12.2014  11:37

 

 

 

(一)发展环境

一是世界产业技术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将加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正催生以低碳化和服务化为重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和以高新技术为内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将对电动汽车、绿色建筑、新材料等相关领域带来重大影响,引发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我国也已确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主攻方向。

二是我国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世界经济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促进了我国对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新一轮全国援疆工作大力推进等,标志着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全面、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更加凸显。

三是浙江重塑经济竞争新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浙江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我省正在着力建设三大产业带的基础上,高水平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以优化区域开发格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的重要支撑,成为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现状

行政区划:涉及吴兴区、南浔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长兴县五个县级行政主体所辖(托管)的织里镇、八里店镇、道场乡、妙西镇、环渚乡、康山街道、杨家埠镇、滨湖街道、仁皇山街道、南浔镇、旧馆镇、双林镇、和孚镇、雉城镇、虹星桥镇、李家巷镇、吕山乡等17个乡镇(街道)的部分行政范围。

人口分布:主要为农村人口、非农人口和暂住人口,涉及的现状总人口为22.4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20万人,非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近2.5万人。

开发平台:周边分布了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的吴兴工业园、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园区)4个,国家核定区总面积为42.9 KM2,(拟)授权管理区为252.66 KM2,与集聚区交叉面积为104.1 KM2。

产业集聚:规划区内以农业区为主,现状非农企业较少但门类相对集中。分别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片、南浔经济开发区浔西片、旧馆镇区、长兴虹星桥工业片和太湖旅游度假区小梅片、西南分区集聚了若干机械电器、金属加工、木制品、纺织服装和休闲旅游、物流和专业市场等产业项目,现状工业经济总产值在百亿元左右。

非农建设用地:按用地性质共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贸用地、仓储物流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及其他共六大类,现状建成总面积30.66 KM2。

矿山迹地:主要分布于杨家埠工业区南北两侧的弁山、妙峰山。矿山迹地现状建设面积为41.32公顷。

村庄建设:涉及131个行政村,村庄现状占地19.02 KM2。

低丘缓坡开发:共有长兴城东区块、弁山旅游度假区等三处低丘缓坡开发区块,总面积为4.11 KM2。(见附图3、4)

(三)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独特,临边、临沪、临城。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具有三省一市通衢的独特门户区位。

二是交通便利,临路、临铁、临港。“六路成网”: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长扬、杭宁四条高速公路,104、318国道。“四铁交会”:宣杭铁路以及在建的杭湖宁城际铁路和已列入规划的合湖杭、湖苏沪铁路穿境而过。“四河贯穿”:区内航运密度位居全省第一,长湖申、申嘉湖、杭湖锡、东宗线等高等级航道贯穿全境、通江达海。

三是潜力巨大,特色产业初成规模、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覆盖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以及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外延空间,目前形成了现代木业、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等超百亿产业集群,同时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四)不利条件

一是区域竞争加剧。国家推动了新一轮的区域布局调整,在努力构建全方位发展新优势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竞争。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将打造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体制等综合优势成为本区赢得发展的关键。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土地资源紧缺,离大平台、大开发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区域内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都存在,水网的环境容量又限制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受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的影响,必须更加严格控制项目准入标准。

三是开发建设起步较晚。规划区内开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跨长湖申线、东宗线发展需要巨额投资;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和技术依托薄弱,高端要素较为稀缺,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区内协调有待加强。本集聚区是跨行政区域开发建设的产业平台,范围涉及四区一县的17个乡镇(街道),周边还与3个省级开发区的托管范围交叉。如何在有效竞争的同时充分开展合作,避免“多头管理”的矛盾,协调难度很大。

责任编辑:赵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