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请别"冷落"革命先烈

01.04.2015  19:07

    文/朱波

  65年来,位于成都梁家巷附近的马鞍山烈士陵园内,41座墓碑中仅一座后迁来的墓碑上有名字,其余的40座墓碑都用“革命烈士”代替。每年的清明节是祭奠高峰,除几个高校学生和部分公司会来祭拜烈士,真正带上鲜花而专程来祭奠的可能只有墓碑上有名字的烈士家属和战友。(3月31日 四川在线 )

  清明节,不仅是祭拜自家先人的节日,也是缅怀革命先烈的最佳时节。然而,长眠于成都马鞍山烈士陵园内的41名烈士,除了1位有名字的烈士家属和战友节日祭奠外,公祭、清明或平日里,却很少有人为那40位“无名英雄”献花或上香,笔者似乎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这40位革命先烈的叹息声。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英勇献身。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那不堪回首的战争,离我们还不足百年,在各地热闹非凡的举办“公祭”活动中,唯独很少再听到“为深切悼念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这是一个让人无法不为之扼腕的场景。

  不是吗?近年来,各地为争得历史名人的归属权,使尽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引经据典,挖掘资料,寻找佐证,广征博引,出版书籍;有的成立研究会,举办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纪念会、祭祀活动,宣传造势。更有甚者,不惜重金,开始对众多史迹进行新建、扩建和修复工程。为什么地方政府对历史名人的争夺愈演愈烈,而不是大规模地公祭无名烈士,只要稍加分析,就明白其用意何在。

  一些地方之所以大造公祭声势,寻根溯源、谒祖归宗、跪拜先祖,实质上就是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升值空间。而如果大规模地公祭无名英雄和革命烈士,恐怕就达不到预期目和效果了。更因如此,公祭的真实用意便昭然若揭了。但仅仅因为后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就应该将他们“冷落”吗?如此势利,我们又怎能对得起无数烈士的英灵?如此势利,我们的历史革命传统教育,又将引何何处?什么时候,又能生根、开花、结果呢?

  因此,各地在清明节公祭历史名人,或祭祀自己的先祖之后,请别忘了为“无名先烈”献束花、上柱香,虽然他们深埋于烈士陵园里或某个不为人知的荒野,但他们都是我们的革命先烈和无名英雄。

编辑:王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