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华夏浪漫”走向世界——河南博物院古乐交流成果显著
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时,两国元首商定共同努力将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机制打造成为加强两国人文纽带的重要平台。两国元首还同意对外发布《2014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名录》中的第八项即是中国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立国乐院合作主办的“国际音乐考古学术会议”项目。
“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是东亚文明历史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亚文明是这一区域人民共同创造的,有史以来,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的典章律令、农工技艺、艺术宗教等,深刻影响着东亚诸国特别是中韩日的文化进程,音乐的发展亦如此。”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告诉记者,东亚音乐文化,在汉唐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展开,并辐射至日本和朝鲜半岛,在多向和双向交流中,东亚音乐文化形成了相互依存,有多种内在联系的整体。
中韩合作层次高
河南博物院是中原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2000年组建的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专门从事音乐文物研究、音乐考古及古代音乐文化传承、展演,以其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被称为“华夏浪漫”。韩国国立国乐院是隶属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国家最高水平的代表性音乐机关,传承着具有悠久历史的韩民族传统艺术。两个单位交流合作在科学研究、教育传承、复原展演、展览等方面存有的相似性,为双方的交流合作带来了较大的空间。
中国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立国乐院交流合作,始于2013年合作主办的学术会议。2013年9月10日至13日,经过双方前期的协商与共同筹备,河南博物院和韩国国立国乐院共同主办的“东亚音乐文化交流研讨会暨第11届音乐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来自中、韩、日三国30余名学者汇聚一堂,进行学术研讨,参会的学者包括考古界、音乐界、文博界等专业,与会者就东亚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研究、音乐考古学成果研究、古代乐谱复原研究、音乐学及相关课题研究等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交流。
“此次会议为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且深入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搭建了日后开发、研究、展演多类面向公众的平台,一个中外学者共享的学术平台,这次中韩联合举办的国际音乐学术研究为今后两院合作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宏告诉记者。
2014年3月,受韩国国立国乐院之邀,作为双方交流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李宏及华夏古乐团业务人员一行赴韩国出席国乐院参加“中国古代音乐研讨会”“中国古代音乐专题演出”等学术研讨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此次赴韩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现场展示、演出,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关注。
丝路沿线音乐文化交流
为落实中韩双方前期所达成的共识和合作意向,经双方协商和多方筹备。10月12日至15日,“国际音乐考古学术会议——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在甘肃敦煌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会议,由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基坦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的主题,在音乐考古成果研究、丝绸之路沿线音乐文化交流研究、音乐图像学研究、古代音乐复原演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本次研讨会作为“丝绸之路”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系列文化研究、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李宏表示,这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了亚洲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音乐考古等方面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沿丝绸之路东西两个轴线文化、艺术的交流、碰撞,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学术信息和延展空间。
合作交流前景广阔
“东亚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由来已久,这是一个涵盖面广、历时形态丰富、现实意义重大的课题,目前,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立国乐院已达成一致,并将于今年正式签订《合作交流意向书》,就下一步合作的具体事项进行会谈。”李宏表示,双方今后将在多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开展音乐考古、音乐史学方面的共同研究,推动相关学术研讨、专家讲座、学术出版等活动的展开;合作推动中韩传统音乐演出交流、传承教育等项目的开展;合作举办音乐文物及复制品展览项目;双方在互相感兴趣的领域内互派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建立长期的“东亚音乐文化论坛”。“我们将从这个论坛起步,以期建立起中韩日等多个国家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长期平台。”她说。
此外,河南博物院计划在2015年组织“中韩传统音乐交流活动周”,活动周将分两个阶段:2015年,赴韩国文物复制品展览、音乐考古研讨会三项合一的“中韩传统音乐交流活动周”;2016年,在河南郑州举办“中韩传统音乐交流活动周”等活动,并将建立包括中国、韩国、印度、新加坡、美国、德国、土耳其以及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多国建立长期的“东亚音乐文化”常设论坛,以双年会议和活动月形式,开展东亚音乐文化多个项目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