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届中外合作办学论坛在我校举行

29.10.2014  10:31

      “河南大学当前已经把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方式,未来还要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在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河南大学承办的河南省首届中外合作办学论坛上,校长娄源功强调。

      10月28日上午,河南省首届中外合作办学论坛开幕式在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全省各界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共140余人聚首河大校园,就中外合作办学的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进行研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生建学,教育部国际司涉外办学处副处长陈文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助理、国际交流处处长、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荣西海,我校校长娄源功、常务副校长赵国祥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原工学院副校长、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杜建慧主持。

      荣西海致开幕辞,简要了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他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省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个项目276个,并设立了省属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引导奖励资金制度。他强调,当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从规模扩展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转变,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娄源功首先向前来参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大学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近年来,学校突出“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科前沿,积极走向世界。学校已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将继续努力把在建的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打造成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品牌,使其成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性工程。他在讲话中强调,河南大学当前已经把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方式,未来还要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为此,我校设立了以下七个指标:理念与规划、组织与机构、教师队伍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以及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外合作办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大家以论坛为平台,对中外合作办学多提意见和想法,积极建言献策。

      生建学、陈文军分别就中外合作办学的功过是非、建设与质量保障等议题做主旨发言,多角度阐述了跨境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生建学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中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在严格审批、监管新申报或新设立、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同时,还要对以前举办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陈文军强调,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中,要规范办学的核心内容,严把资源的引进关,严格控制外国高校“连锁店”办学行为,以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副处长唐振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涉外办质量保障部主任助理何培分别就“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过程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取向的思维”、“中外合作办学合格评估与质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当天下午,与会代表们通过交流发言和座谈交流两种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流动、国际化战略与发展等实践性问题进行交流。

      当天上午,在娄源功、赵国祥的陪同下,生建学等人到明伦校区参观了古代科举书院文化展、文物馆、逸夫图书馆及近代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