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泥叫吹”吹出致富路
淮滨彩绘泥塑——“泥叫吹” 秦怡欣 摄
淮滨彩绘泥塑——“泥叫吹” 秦怡欣 摄
淮滨彩绘泥塑——“泥叫吹” 秦怡欣 摄
“河畔多水,泥盛肖营,揉之易变,塑而成型。风而鼓之,婉转作声,空灵其音,叫吹其名。”这是指淮滨彩绘泥塑——“泥叫吹”,因其体形小,有气孔可以吹响,当地俗称小叫吹。
“泥叫吹”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起源于淮滨县五千年龙山文化遗址--“沙冢遗址”,该遗址位于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叫吹是以鸟为原型、设孔后可以吹响的泥制玩具,根据孔数量的不同,声调有单音、双音之分,但所有声调都是模仿春季时节,雄鸟吸引雌鸟交配的叫声,体现了古代先民原始的生殖崇拜和对生命萌动的春天的喜爱。在流传过程中,人们觉得叫春这个名字不那么好听,渐渐地把字音念破,形成了今天泥叫吹的名字。”河南省民间美术专家倪宝成说。
淮滨泥叫吹和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一起构成了代表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三点一线的民间彩绘泥塑文化。淮滨泥叫吹造型多样、色泽亮丽,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口诀代代相传,如“猪嘴齐、羊嘴尖”“羊角直、牛角弯”“老虎要露牙、龙要张大嘴”“站着尾巴长、坐着尾巴短”。淮滨泥叫吹最大的特点是石模子的使用,石模子的发现在河南省尚属首次,用石模子压出来的泥玩,有圆雕感,造型率真、手法稚拙。石模子不但验证了淮滨泥塑的历史久远,也确定了淮滨泥塑独特的艺术风格。
淮滨“泥叫吹”选材为淮河流域冲积平原细腻的胶泥土,经捶泥、捏制、晾晒、烧制、上妆、彩绘、上光等纯手工制作工序。作品大小不一、生动传神,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品种有小叫吹子、十二生肖、百鸟朝凤、龙腾虎跃、戏曲人物、西游记人物、卡通人物、农村生活题材人物等,都是以日常所见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为原型,不进行过度的变形、夸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近年来,作为“泥塑之乡”,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坚持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通过“泥塑申遗”和积极“走出去”,传统工艺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目前,淮滨彩绘泥塑“泥叫吹”的生产作坊集中在三空桥乡肖营村,全村共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淮滨泥叫吹])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县级传承人13人。为传承民间工艺、彰显泥塑特色,肖营村成功人士廖炯升聚集泥叫吹手艺的传承人,成立了淮滨县御坊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挖掘肖营泥塑非遗文化特色,通过“非遗传承+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产品推介外宣和包装外销,吸纳贫困户从事泥塑生产,实现了脱贫增收,带动当地乡村经济振兴,为当地村民吹出一条致富路。(韩浩 秦怡欣 信息提供:淮滨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