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会三大数学奖揭晓!河南小伙樊玉伟获钟家庆数学奖

22.10.2017  11:26

中国数学会21日揭晓了第十三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六届陈省身数学奖和第十三届钟家庆数学奖的获奖名单。

其中,中南大学教授侯振挺及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龙以明荣获华罗庚数学奖;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戴彧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朱小华荣获陈省身数学奖。

今年获得钟家庆数学奖的分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樊玉伟(来自河南周口)、首都师范大学的张蕊、西南财经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周岭、浙江大学的周青龙等4名博士生。

以下为详细介绍:

华罗庚数学奖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华罗庚先生的巨大功绩,激励我国数学家在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促进我国数学发展,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决定设立“华罗庚数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范围为在数学领域做出杰出学术成就的我国数学家。由热心于发展我国数学事业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资,中国数学会负责评奖与颁奖工作。“华罗庚数学奖”自1992年开始设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每届不超过2人,每人奖金为10万元人民币。

第十三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者简介

侯振挺

侯振挺,数学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连任多届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

侯振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从事概率论研究,在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许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对于Q矩阵问题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发表于1974年《中国科学》第二期的论文《Q过程唯一性准则》,完美解决了由柯尔莫哥洛夫提出的概率界数十年悬而未决的Q过程唯一性问题,此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为“侯氏定理”,获得1978年度国际戴维逊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其学生提出了一类新的随机过程——马氏骨架过程并加以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用于解决排队论中GI/G/N排队系统和排队网络的队长瞬时分布和平稳分布问题等难题。

侯振挺共发表论文170多篇,出版专著10部。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1年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项奖励。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其博士研究生邹捷中获1987年国际戴维逊奖。

龙以明

龙以明,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天津市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联盟执委。

龙以明主要从事动力系统与非线性分析研究,特别关注哈密顿动力系统与辛几何。其主要成果包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系统建立了任意辛道路的指标迭代理论,为哈密顿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性工作”与“极其有力和有用的工具”;与他人合作在2002年发表于Ann. of Math.的论文中,证明了2N维实空间中任意紧凸超曲面上总存在至少[N/2]+1个闭特征,被评价为过去二十年来该项研究中“向前的巨大一步”;与他人合作证明了任意二维芬斯勒球面上总存在至少两条相异闭测地线,被评价为“解决了一个长时间以来的猜想”;与他人合作首次建立了分析方法来研究三体问题椭圆等边三角形解的稳定性,被评价为给出了“线性稳定性完整刻画”和“有许多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龙以明已发表学术论著100多篇, 培养研究生近20人。他是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特邀报告人,曾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陈省身数学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模等荣誉称号。

陈省身数学奖

陈省身(1911.10.28-2004.12.03)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是美籍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非常关心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几十年来在发展我国数学事业、培养数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肯定陈省身教授的功绩,激励我国中青年数学工作者对发展我国数学事业做出的贡献,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设立“陈省身数学奖”。奖励范围为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我国中青年数学家。“陈省身数学奖”由热心于发展我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的香港亿利达(ELITE)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倡议并捐资,中国数学会负责评奖与颁奖工作。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每届2人,每人奖金为10万元人民币。

第十六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者

戴彧虹

戴彧虹,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冯康首席研究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冯康计算数学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奖励。

戴彧虹与合作者在系统地分析已有著名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性质优良的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已被国际同行广泛称为Dai-Yuan方法,并与著名的Hestenes-Stiefel、Fletcher-Reeves、Polak-Ribiere-Polyak方法并列,被认为是四个主要的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之一;戴彧虹彻底解决了由美国西北大学Nocedal教授等提出的关于BFGS拟牛顿法对非凸函数是否收敛的公开问题;他还证明了由加拿大数学家Borwein提出的BB梯度法的R-线性收敛性;给出了一类梯度法的R-超线性收敛结果;戴彧虹对一类特殊二次规划提出的梯度投影算法,被国际同行称作Dai-Fletcher方法,被成功应用于基于支撑向量机进行大型数据挖掘的并行软件中。戴彧虹的一另个贡献针对通信中的重要问题多输入多输出干扰信道的信干噪比优化问题,给出了基本的复杂性结果,并提出了高效的非精确循环坐标上升算法。该工作获得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ICC)最佳论文奖。

朱小华

朱小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曾获得香港求是基金青年科学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ICTP-Borel青年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朱小华从事微分几何和几何分析研究,是国际著名的复几何分析学家。他在复几何、里奇流、复蒙叶—安倍方程、孤立子等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凯勒几何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成果:他与合作者解决了有关凯勒-里奇孤立子的唯一性的问题并引进了新的全纯不变量,该工作被有关专家称为复几何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突破;他与合作者彻底解决了具有正定第一陈类的环流形上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和凯勒-里奇孤立子存在性问题,被国际同行在2006年世界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中称为研究正定第一陈类流形上凯勒-爱因斯坦度量的几个重要工作之一;他与合作者证明了凯勒-爱因斯坦流形上或具有凯勒-里奇孤立子的流形上, 规范化的凯勒-里奇流的收敛性,从而推广了Perelman所宣称的结果,并给出了在凯勒-爱因斯坦流形情形的哈密顿-田刚猜想的完整解。

钟家庆数学奖

钟家庆(1937.12.04-1987.04.12)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注,并为之拚搏一生。为了纪念并实现他发展祖国数学事业的遗愿,数学界有关人士于1987年共同筹办了钟家庆基金,并设立了钟家庆数学奖,用以表彰与奖励最优秀的数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鼓励更多的年轻学者献身于数学事业。中国数学会负责评奖与颁奖工作。自1988年开始,钟家庆数学奖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共有58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荣获该奖,获奖者都已成为数学各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自2017年第十三届钟家庆数学奖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捐资,中国数学会负责评奖与颁奖工作。

第十三届钟家庆数学奖获奖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樊玉伟,奖励樊玉伟在关于Bolzmann方程Grad矩方法的全局双曲正则化理论;以及一般形式的动力学方程的模型约简理论中取得的突出成绩;

大河客户端编辑查询资料发现,樊玉伟是2007年河南高考理科第一名。2007年06月27日大河报报道截图↓

首都师范大学张蕊,奖励张蕊在测度值马氏过程的极限定理中取得的突出成绩;

西南财经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周岭,奖励周岭在应用统计模型于分布式存储大数据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浙江大学周青龙,奖励周青龙在非线性泛函分析和数理经济与天体力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来源:大河客户端,据中国数学会官方微信号、中青网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