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年拨款一千万 壮大戏剧百花园
3月14日,历时3天的“2014年度河南省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紧接着,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将紧锣密鼓地研究今年的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如何如春雨般浇灌这批获选的剧目。
自201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财政厅每年拨款1000万元投向省直文艺院团,扶持新创剧目、加工提高剧目以及奖励获得大奖的剧目。坚持投入换来了我省戏剧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全国掀起了“戏剧创作看河南”的风潮。
看作品:各种门类齐争艳
此次参评的30部作品是省文化厅从上报的数百个作品中筛选出来的,其中新创剧目18个,加工提高剧目12个。我省戏剧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令9位评委啧啧称赞。著名导演、戏剧评论家黄海碧说:“在戏剧市场并不火爆的当下,河南依然有一大批有信仰的剧作家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不能不令人感动。”
省文化厅艺术处负责人闫敬彩介绍,与往届相比,今年的评选最大的特点是“两多一高”。“两多”是艺术门类增多、小型剧目增多。参评剧目包括了戏曲、话剧、曲艺、歌曲、舞剧、歌剧、儿童剧、小戏小品等多种文艺形式,种类为历届最多。而在新创剧目中,大型作品8部,中型作品1部,小型作品9部,小型作品首次超越大型作品。“这一变化凸显了我省戏剧创作‘抓大不放小’的特点。小型作品更易于深入群众走基层,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闫敬彩说。
“一高”是剧目质量普遍较高。评委之一、山西省著名戏剧评论家夏平说:“无论是处于剧本阶段的《老街》、《玄奘》,还是初步进行二度创作的《孔子》、《家园》,以及已经公演的《老汤》、《风雨故园》等,都有着较高的文学质量和戏剧成色,具备精品的底子。河南戏剧队伍的实力不容小觑。”
听意见:不留情面最欢迎
与某些座谈会、评审会一派祥和气氛不同,评委会这次特别要求评委们对于剧目创作中出现的问题有话直说、不留情面。评委们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部作品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不乏“针尖对麦芒”的观点。
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胡应明表示,每部作品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得经过千锤百炼。参评的剧目中,很多立意很好,但在创作中存在主题先行、文化厚重感不足、真实性与艺术性交融不够、细节不够真实等问题,需要河南的戏剧创作同行们更深入地体验生活,在创作时多用一些接地气的唱词和对话,凸显河南的地域特色。山东省著名编剧刘桂成认为,河南是戏剧大省,也是题材大省,剧作家们需要在题材把握、剪裁上视角更广阔一些,打磨出更多精品力作。
对此,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认为,由于此次评选牵涉到资金拨放,因此评出质量过硬的剧目是第一要义。我们在资金拨放上不能“撒胡椒面”,你好我好全都好,因此,这些一针见血的意见十分可贵,对我省戏剧创作将是一大促进。
谈感想:“河南模式”受称赞
在对剧目评头论足之余,评委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河南对戏剧创作的重视和投入。来自我省的评委们不断表达着对省委省政府的感谢,来自外省的评委则积极表示要将河南的经验带回家乡。
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秘书长李仲党表示,河南近年来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本土戏剧人才又不断走出去,在全国闯出了名堂,如果不是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艺院团连生存都困难,如何绽放光彩?
“我们很羡慕河南的戏剧同行。”夏平说,“省直院团演职员的基本工资不仅有保障,每年又有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文艺创作,下基层演出不仅场次多,而且有补贴,艺术家们的积极性怎能不高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河南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很多措施在全国都有引领作用,值得很多省份学习。”
对于评委们的感想,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参与此次评选的相关负责人都感到十分振奋。“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越来越成为新常态,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我们希望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为将来设立河南省艺术基金打下良好基础,促使河南文艺事业之花怒放在中华大地上。”李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