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中原网讯(记者 李 娜 通讯员 马晓华) 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乐章,在商都大地每个角落回响。
我们深信,只要把琴弦调好,弦与弦,就和谐共鸣;心与心,就亲密无间。
“十三五”的发展大幕已然拉开,郑州市的民族宗教工作,也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加快推进国际商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差别化政策,积极推动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30多个民族村(社区)实施了城镇化改造,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偏远民族地区,着力加大帮扶力度。市财政少数民族补助费增加到300万元,各县(市)区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0多万元,专门用于帮扶少数民族发展。近3年来,除各部门正常安排的项目外,向民族聚居地投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144万元,扶持项目131个,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实施了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和扶贫帮困活动等,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办学质量,全市民族中小学的基本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郑州市回民中学、郑州四中西藏班、郑州七中、十一中新疆班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创建了1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基地,在全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屡获佳绩。我市也被成功确定为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地。协助管城回族区规划建设郑州市民族医院和养老院,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医疗和养老条件。投资1700万元实施郑州市回民公墓综合建设工程,改善公墓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的殡葬需求。
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有利于城市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2014年年底,郑州被国家民委确立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为了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市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市、县两级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17个,镇办设立服务站80个,社区设立服务点88个,民族企业、清真寺设立联系点35个。
要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和常住人口一样享受这座城市的市民福利。我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排忧解难,郑州市教育局出台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民族工作部门先后为20余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子女协调解决入学问题。市民委先后协调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占道经营、房屋租赁等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民以食为天。我市还积极创新清真食品管理举措。民委与工商、公安、教育、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经常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规范清真食品市场秩序。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在全国率先研发清真食品管理系统,开通清真食品网,全面推动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了“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每年明确一个主题,拓展创建活动内涵,巩固创建活动成果。
2015年扎实开展了以“教风”为主题,以“五星级评定”为载体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了以“规范”为主题,以规范财务管理为重点的创建活动,有效推进了宗教事务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同时,我市开展了“宗教慈善周”活动,积极引导宗教界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承载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厚望,凝聚智慧与力量。
在郑州,全市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形成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共奏中原大发展的美丽乐章。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