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新自创区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用好“关键一招”引领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明确指出,希望河南着力打好包括“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在内的“四张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省在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成效。
“我们与清华大学邱新平教授团队合作的纳米空心硅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从8月初项目签约,至9月份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仅用时28天,完成工商注册手续只用了两个半小时。”10月11日,项目投资方北京清创硅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旭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赞叹,“新乡高新区的服务真好,效率真高!”
自去年9月启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来,新乡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大部制”,机构由33个缩减至12个,3465项管理权限下放,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动力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郑洛新自创区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核心区的184项事项可以通过“政策直通车”直达省直部门,进一步提高了自创区行政效率。上半年,自创区核心区各类创新主体加速发展,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348个,同比增加24个;高新技术企业达533家,同比增加146家;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9.9%;郑洛新3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9%、9.2%、9.8%。
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改革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都难以适应高新区快节奏、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去年9月推行‘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三制合一改革后,人人头上有指标,肩上有责任,通过制度创新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新乡高新区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贺星说。
一方面,改革打破了熬资历的“传统”,像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等副职,由一批30多岁的高学历年轻人担纲;另一方面,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主动提供全程服务。新作风产生新效率,2018年上半年新乡高新区招商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是2017年上半年的3倍和13.7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65%。
今年5月,郑州高新区全面启动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直接服务企业的园区人员由原来的49人增至210人,专门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增至280人,有效优化了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同时面向海内外广招英才,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一批年富力强、专业精通的外聘干部将加入经济工作和科技创新一线。
今年上半年,郑州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郑州市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实现了改革发展双促进。
“先行先试”政策激活发展新动能
5月30日,洛阳高新区为奖励企业和人才发出了7亿元的政策红利“大礼包”。“这么高额度的奖励在高新区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洛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加彬说。
其中,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获得了创新型企业补贴奖励1601万元,有7位博士获评创新型人才荣誉。据基地常务副主任马明星介绍,通过深入学习自创区政策,基地设立了更加灵活的薪酬体系和股权激励制度,大大增强了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吸引力。目前,基地核心管理运维团队均是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辞职后全职来洛的清华硕士、博士,已引进8个国家重点计划支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围绕贯彻自创区“30条”,省直有关部门、郑洛新三市出台40多项政策,包含了研发投入奖补、成果转化激励、创新创业支持、科技金融助力等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环节,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用好先行先试政策,是自创区的重大优势之一。我们将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坚持‘一顶帽子大家戴’,进一步放大政策辐射效应。”省科技厅厅长马刚表示,下一步,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求,要高标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标中关村、东湖、苏南等先进自创区,学习借鉴长株潭、合芜蚌等自创区好的经验和做法,放眼全国,勇于同先进比,向高处攀,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动自创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