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中央部委10月底前提交信访分类处理清单

01.06.2015  10:34

    厘清信访与诉讼等法定途径的受理范围,37个中央部委10月底前提交信访分类处理清单
    有诉求该找谁将一清二楚       对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不满意的,法定途径是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反映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招投标的,法定途径是行政监察举报……记者在《民政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信访投诉请求清单》看到,针对群众可能提出的民政领域信访投诉请求的不同类型,清单都相应列举了法定途径和法律依据。       这些是开展“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带来的。日前,记者从国家信访局了解到,该项工作作为国务院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工的重点工作之一,由国家信访局和国务院法制办牵头,37个中央部委参与。今年10月底前,37个中央部委全部要提交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9家试点单位和8家单位已形成清单       截至目前,37家中央部委中,除列入前两批试点范围的9家单位已经出台或基本形成清单外,工信部、水利部、文化部、安监总局、林业局、证监会、民航局、邮政局等8家单位已经形成了清单;银监会已经起草了相关文件,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其他19家单位仍处于研究梳理中。       “去年在听取《信访条例》执法检查情况专题汇报会上,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本领域信访事项进行分类梳理,进一步厘清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受理范围。”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介绍。此后,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形成了《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主要法定途径及相关法律依据》,该指导性意见已于今年1月提供给37个部门,供梳理清单时参考。       张恩玺介绍,今年的1月和3月分别确定了2批9家试点单位。第一批4家试点单位包括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卫生计生委,第二批5家包括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和农业部。       依法梳理,清晰引导群众诉求解决       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会带来什么变化?有地方信访干部表示,以往是信访部门站在“前台”接待群众,有了清单分类以后,可能是业务部门站在“前台”直接解决问题。而群众不管是进入信访部门,还是进入其他职能部门,最终都能被清晰地引导到相关的业务部门,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那信访部门做什么?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表示:“信访部门自己要先弄清楚,应该怎么分类,如何导入相关责任部门,如何指导、跟踪信访事项办理,这都需要信访部门承担更多的责任。”舒晓琴对清单提出三个要求:一要“依法梳理”;二要“要素齐全”,梳理出来的每一种法定途径都要有适用的条件、主体、时限、操作程序和法律结果,明确某一类的投诉请求按照哪一个法律法规应该怎么办;三要“简便易行”。此外,有条件的还要在接待场所印制宣传手册,张贴工作流程图,让群众知道自己的投诉请求通过哪个途径、按照什么程序去反映和解决。       〖新闻背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此前,《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也明确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但在实践中,信访工作职责边界不清楚、受理范围不明晰问题比较突出,其结果是信访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而职能部门的相关法定职责得不到充分履行,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本报记者 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