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婚48年首次拍婚纱照 曾互赠手帕定情(图)
(上图)结婚48年后,两人拍的第一张婚纱照。图由受访者提供
(右图)两人当年拍的两寸黑白结婚照。图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蔡君彦
核心提示|时光倒流到1966年3月,洛阳龙门石窟附近龙门街上长大的李周娃,经人介绍结识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刘爱琴。当时,他的人生重要志向已定——去当兵。
如果当上兵了,会不会变心?面对女方发问,李周娃回答很干脆:肯定不变!
从在双方父母支持下交换定情手帕,到婚前借军帽拍下两寸黑白结婚照,到结婚当天萝卜白菜凑够六个菜,再到入伍之后相隔千里书信寄相思……他和她,一路走来,简单、不易,心心相印。如今,这对已相伴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老夫老妻,生活安乐,儿女孝顺,他们特意补拍了婚纱照,为这份好姻缘增添一份美好记忆。
定情 互赠手帕,送5元红包
年近七旬的李周娃,在今年5月了却了一桩大心愿:穿西装,打领带,给身披洁白婚纱的老伴儿当绿叶儿,拍下他们结婚48年来的第一张婚纱照。
“起初她说啥不去,嫌丑气,后来一看照片可高兴,乐呵呵笑个不停。”成功劝说老伴补拍婚纱照,让李周娃很开心。
之后,他们选了多张制成相册、水晶相册,还选一张放大成20寸的特写,准备今年年底搬新家时带到新房里。
拍婚纱,住带电梯的新家……如今人们生活中的寻常事,是李周娃和刘爱琴年轻时“做梦都想不到的”。而他们相识相恋的往事,对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也“浪漫得不可思议”。
“亲戚介绍,结婚前见了三次面。”李周娃说,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中学读半年的他不能再上学,决定报名去当兵。作为家中老大,他听从父母的话,要在入伍前把终身大事定了。碰巧,一位亲戚说邻村姑娘刘爱琴不错,比李周娃小两岁,也是家中老大,能干,懂事,又孝顺,愿意做媒。
经亲戚牵线搭桥,1966年3月的一天,两个年轻人羞答答地在村外的杨树林边见面,拘谨地聊着。“我决定去当兵。”“当兵好,当兵光荣。”这,是他们初次见面的重要话题。
“咱俩的事儿咋说?”觉得姑娘不错,李周娃主动试探。女方脸一红,说,得跟家人再商量商量,第二天再来回话——李周娃后来知道,女方对他也挺满意,回去商量,是当时的“矜持”做法。
第二天,两人又如约来到杨树林边。这次,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互换了定情信物:他给她一个红手帕,她给他一个蓝手帕。
接过姑娘给的手帕,李周娃知道好事有谱儿了,赶忙把母亲提前用红纸包好的5元红包塞给了对方——他们的大事儿,就这么定了。
结婚 婚宴用萝卜白菜凑了六个菜
没有漫长考验,没有恋爱马拉松,1967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双方家庭支持下,迎来大喜之日。当时生活很艰苦,所谓的婚宴,如今看来挺寒酸——
“那时候都靠挣工分,平时白馍都吃不上,根本摆不起酒席。”李周娃清楚地记得,结婚当天,家人把萝卜、白菜、红薯丸子等都端上桌,好不容易凑了六个菜,桌上,有几个白馍,这在当时已相当“高大上”。
结婚仪式也很简单:院子当中摆一张桌子,放上毛主席像,摆上喜糖,先拜毛主席像,再拜父母,夫妻对拜。
婚房是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贴上两张画,几个大红喜字,简单又喜庆。
而在举行婚礼前,他们通过亲戚帮忙,拍了一张两寸黑白的结婚照:李周娃穿一件蓝色条绒学生服上衣,头戴一顶借来的军帽;刘爱琴穿的是花条绒上衣,留着齐耳短发,都很精神。
新婚后,他们便和家人一同下地干活,忙里忙外。只平平淡淡地过了几个月,他们就要面临别离——李周娃要去当兵了。
离别 想家时抱着布鞋落泪
1968年2月28日,被批准入伍的李周娃正式穿上军装,成了光荣的“兵哥哥”。他离开洛阳,前往30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边防站,成了一名通信兵。
这一去,就是4年。其间,他只回家探亲一次。
那时候,没有“微信”“QQ”方便人们随时联系,夫妻俩联络的方式,只有写信、寄东西。
李周娃读书多,常给家里写信,前后写了上百封。每次,都是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他还特意把自己的纪念章、皮袄、解放鞋寄回家,作为送给家人的特别礼物。
刘爱琴也时常给丈夫回信,通常都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保重身体之类的。当时,这位贤惠能干的姑娘,要干农活、照顾家人,后来有了孩子,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每次,李周娃拿着回信总是看了又看,有时还会在信纸上看到泪痕,一想到妻子给自己写信时忍不住落泪,他心里也酸酸的。
李周娃曾经3年没回过家,那也是他离家最久的一次。“特别想家的时候,就抱着家里寄来的布鞋哭。”李周娃说,布鞋有单层的,有加棉的,是妻子一针一线纳鞋底做的,密密麻麻的针脚,都是爱……
补拍 幸福晚年,他们要把婚纱照补出来
当兵4年后,李周娃被安排到洛阳,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由于一年有半年要出去跑,他和妻子依然聚少离多。但他们的心,仍紧紧贴在一起。
李周娃在外奔波时,刘爱琴全心照料家,操持家务,管教孩子,把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三个孩子也很争气,学有所成,懂事孝顺。
在夫妻俩日复一日的忙碌操持下,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也先后成家立业了,而他们,也已年近古稀。
今年5月,李周娃看到有爱心机构免费为60岁以上老夫妇拍婚纱照,当时就决定和妻子补一张,好说歹说,老伴总算答应了。拍婚纱照的当晚,孝顺的儿女们还在酒店订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鱼、红烧肉等共24道菜,有凉有热,有荤有素,还有红葡萄酒……回想当年6个菜凑成的“婚宴”,老两口激动地感慨:孩子们大了,咱俩也老了,生活更幸福了!
随着城市变迁,当年他们结婚时住的小房子早已拆迁,一家人已搬到市区居住。今年年底,老两口即将搬进高层新房,那张放大成20英寸的婚纱照,连同水晶相框等,都将随主人一同搬来,把新家装点得更温馨。
“夫妻间互相支持,用心相处,有矛盾的话要懂得体谅,互相忍让,更要有责任感。”这对即将迎来金婚的伉俪,这样总结多年相处之道。
时隔多年之后,李周娃仍记得当年在杨树林外,刘爱琴一脸认真地问他:如果你真当上兵了,会不会变心?他认真地说:肯定不变。“我当不上的话,你会变不?”他也问,女方想了一下,说,实在当不上,咱在家种地,好好干,好好过日子。
旁边的杨树林,默默见证了他们当年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