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锐意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广西财政七大举措支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目前,广西江海陆空交通运输事业齐头并进,现代交通网络主骨架已然形成。截至2016年底,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5134公里,其中高铁动车营运里程1703公里,广西14个地级市已有12个通高铁,广西高铁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并成为首个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增高速公路2067公里,总里程达4603公里,全区111个县已有94个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率达85%;实现了长洲三四线船闸、老口航运枢纽船闸建成试通航,为打破西江黄金水道碍航瓶颈提供强力支撑;实现有条件的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86.5%;南宁机场T2航站楼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河池机场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柳州机场扩建工程于2016年12月投入使用。
2017年,是广西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加快实现广西“高铁市市通、高速县县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的目标,3月底桂林动车所正式投入使用,新开工南宁至贵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续建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等工程;新开工桂林至柳城等高速公路项目共计688公里,重点续建靖西至龙邦等22个高速公路项目共计2675公里,其中建成桂林至三江等5条高速公路共计通车里程6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200公里;新增龙胜、富川、资源、浦北4个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率达89%;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力争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88%;新开工南宁吴圩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实现飞机、高铁、地铁的无缝对接,继续大力推进桂林机场T2航站楼续建工程和梧州机场迁建工程。
一、开拓创新,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模式
广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财力薄弱,人均财力水平低,且受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财政运行面临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刚性支出民生支出逐年递增,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难以筹集大量财政资金并直接投入到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西财政通过创新投资体制,2011-2017年通过安排财政资金1200亿元,带动投资超过12000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了巨额建设资金压力。一是资金支持方式由以往单纯的资本金注入向资本金注入、政府购买服务、发行债券、BOT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带动大量信贷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地方资金投入交通建设。二是建立健全铁路项目建设资金“区市共担”机制,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进一步明确了铁路建设资金区市分担的方式及额度,调动各市积极性,创新性地以土地作价出资、现金下限等方式筹措铁路建设项目资金,为加快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各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提供良好保障。三是对市县实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带动了市县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企业、社会资本建设和养护农村公路,广泛发动企业和群众参与,共同形成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的合力,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夯实基础。
二、深化改革,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
通过创新资金分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分配科学性,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完成成品油价格改革公交车行业补助改革政策的制定工作,破除了旧体制下公交车行业补贴数额简单与用油量挂钩的不合理性,将公交车行业油价补贴资金的分配与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情况挂钩,使新政策与国家新形势下的节能减排要求相匹配,为“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完善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增长性资金分配机制,在保证正常经费和交通运输债务还本付息的基础上,理顺了自治区各级交通部门的经费管理体制,将资金重点投向普通公路建设,引入公路水路建养里程因素,2017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增长性资金2.81亿元投向普通公路建设,1.82亿元投向按公路建养里程计算的公路水路,为进一步完善交通事权划分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完善了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分配方式,在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确保有效的前提下,向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贫困县倾斜,提出下达贫困县一般项目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额度要高于资金总额50%,2017年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超过10亿元,实现了54个贫困县全覆盖,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进行交通扶贫提供良好保障。
三、积极稳健,加大财政资金支出进度
为加快交通领域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将中央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加,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为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奠定了基础,2017年中央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除提前下达市县的9.87亿元外,剩下94.45亿元全部纳入部门预算。二是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市县交通部门在上报车辆购置税、成品油增量项目之前落实土地指标、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确保资金一旦下达即可执行。三是建立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使用情况月报统计制度,市县交通局负责、各区直单位及企业集团负责填写本辖区内车购税资金使用结存情况统计表,并撰写车购税资金结存说明、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当地财政局做好数据审核工作,广西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监管措施,及时消化结存资金,将车购税资金支出进度和下一年度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资金安排直接挂钩。
四、依法行政,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广西财政厅先后出台一系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是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交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出台了《广西自治区自治区航线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支持范围、方式和标准,规范资金的申请和拨付制度,建立资金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五、科学理财,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
广西财政采取多项措施,积极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将节约和腾出来的财政资金集中用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工程等重点项目支出。一是大力压减交通运输厅部门预算中“三公两费”、办公水电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2017年压减至2.22亿元,较2016年减少0.27亿元,降幅达12%。二是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全面分析排查相关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存量资金情况,对支出进度严重滞后、使用效率不高的项目资金,项目已经实施完毕形成结余的资金、不具备实施条件或者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项目资金,统一由自治区财政收回,2016年收回交通厅结转结余指标2.53亿元。三是定期对交通领域200多个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开展了一系列的财政存量资金检查和清理工作,对资金账户余额逐一进行甄别,将确实无需使用的存量资金收缴广西国库,2016年收回交通厅实有资金账户资金2.04亿元。
六、防范风险,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
把实时动态监测、审计、检查作为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制度。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时动态监测机制。对向基本户划拨托收资金、单位往本单位或二层及以下单位划拨资金、向临时建设办划拨资金以及超预算限额使用“三公两费”的,系统实行自动预警和拦截。二是加强项目资金拨付监控。要求交通厅认真抓好交通项目的竣工和跟踪审计,竣工项目100%经过审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未经审计,不得付清工程尾款,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得报批竣工决算”规定,积极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报告。三是加强事后监控。要求交通厅每年对1/3的交通厅直属二级预算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严肃提出,并限定时间整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复查,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自治区财政厅。
七、从严务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将强化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规范绩效管理的指标设置。交通领域投资大、支出多,按照规范流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资金使用单位是否按照上年度编制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资金,产生很好的效益。二是健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改变“重争取轻绩效”的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特别是要将重点支出、重大项目支出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纳入部门的绩效考评范围。三是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参考作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及今后一个时期内财政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推动绩效目标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用到关键地方,切实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